机构的数据没有随着大盘下跌而变得更坏,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上周的数据,某信加空8312手,其他主要玩家减空8294手,表面看两者力度差不多。实际上,某信有7327手净空单是在下半周加的,并且其他主要玩家在周五加空2875手,这些操作上的变化,不是很好的信号,都为本周的下跌埋下了伏笔。
到了本周,大盘的跌幅高达4.05%,但是机构们的数据并没有同步变得更坏,说明他们并不认为风险在变大。具体数据如下:
某信减空7104手,和大盘正向背离
其中:
1)IM减空4741手,中证1000指数本周跌2.99%,正向背离;
2)IC减空715手,中证500指数本周跌2.94%,正向背离;
3)IF减空782手,沪深300指数本周跌5.39%,正向背离;
4)IH减空866手,上证50指数本周跌6.44%,正向背离;
其他主要玩家加空6863手,和大盘方向一致
其中:
1)IM加空3522手,和中证1000指数方向一致;
2)IC加空2542手,和中证500指数方向一致;
3)IF加空57手,和沪深300指数方向一致;
4)IH加空742手,和上证50指数方向一致;
某信多,其他主要玩家空,前者力度更大一些,因为大盘跌幅比较大,后者做空的力度已被消耗掉一部分,前者是实实在在的正向背离,是较好的信号;
前者以加仓买单为主,后者以加仓卖单为主,操作比较激烈,分歧比较大,短期波动在所难免;
如果短期看不清楚,就把时候拉长一点,一季度的时候,某信持有净空单3.5万手,其他主要玩家持有净空单6万多手,合计接近10万手,现在的数据分别减到只剩0.7万手和3.3万手,合计只剩4万手;
有人会说,是不是因为机构减仓了,所以不需要这么多净空单来对冲风险?
凡事不能想当然,一切都要用数据说话:
机构合计持有股票的市值,一季报时为6万亿,刚刚过去的三季报为5.8万亿,大约减少了2000亿;
需要注意,3月31日收盘点位为3252点,9月30日收盘点位为3024点,大盘下跌了约7%,假如这半年里一股都没有操作,按照一季报的6万亿进行反算,现在的持仓市值大约为5.6万亿,应该减少4000亿才对。而且机构们主要持有大蓝筹、大白马为主,实际情况应该比大盘的跌幅更大;
结论是,机构们的持仓市值确实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大盘下跌引起的被动下降,而不是卖出股票的主动下降。根据这些数据不难算出,半年以来,机构们不仅没有卖出,反而大约吃入了2000亿市值的股票。
与此同时,机构们、大资金们持有的净空单由之前的10万手,减少到目前的4万手,他们把对冲风险的手段卸掉了一大半,这是在看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