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黄骅港运用车间状态修整备线上,侧部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对列车进行自动巡检。 河北日报记者 袁 铮摄
6月23日,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黄骅港运用车间状态修整备线上,一列完成煤炭运输任务的列车正在接受“体检”。和以往人工巡检不同,列车侧位和底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快速启动,开始对列车进行全方位检查。
记者跟上一台侧部智能巡检机器人,只见机器人上部的灯光持续闪烁。“这是机器人在记录车厢状态,每台机器人每秒可拍摄20张照片。”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黄骅港运用车间副主任薛占元介绍,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从数万张图像里“揪出”紧固件丢失、零部件缺损与移位等隐患,对于常见故障的识别率达100%。
不一会儿,这台侧部智能巡检机器人到了列车尽头,开始进入返程巡检。记者看到,机器人走到车厢连接处停了下来,它展开两条机械臂,机械臂末端的相机瞄准关键检测部位逐一拍照。每条机械臂有三组关节,可实现多角度灵活移动。
近年来,黄骅港煤炭吞吐量持续增长。2024年,黄骅港煤炭下水量超2.1亿吨。为提高检修效率,保障运输安全,今年5月,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铁路货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在黄骅港投入使用,这也是我国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
这时,站在侧部智能巡检机器人旁边的薛占元提醒记者注意列车底部。在那里,侧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同事”——底部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同步作业。
底部智能巡检机器人犹如一台小型平板车,沿着轨道对列车底部进行全方位扫描。有了底部列车“智检员”,工人们再也不用趴在车底检测了。
“为让巡检更加精准,我们对巡检机器人进行了‘专题培训’。”技术人员宋吉说,他们结合日常巡检的每个点位,针对每个型号的车厢都要定制巡检模板,通过拖曳机械臂让机器人逐个“记住”检测点。
以他们正在检测的C80型号列车为例,机器人可拍摄9450张照片,智能识别分析120余项铁路货车故障,约2.5分钟扫描一节车厢。
拍摄近万张高清图片,瞬间给出分析结果,智能巡检机器人是如何做到的?
“智能巡检机器人注入了很多航天技术。”薛占元向记者介绍,航天智能感知技术让智能巡检机器人拥有快扫智能识别功能,实现了拍摄高清图片、迅速处理分析的“超能力”。
据悉,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后,通过底部和侧部巡检机器人协同作业,检查一列54节车厢的列车仅需要135分钟,比人工巡检缩短了30分钟。
按照计划,4个月后,这里的侧部智能巡检机器人将达到10台。届时,检查一列54节车厢的列车,机器人仅用27分钟就可以完成。(河北日报记者 袁 铮 戴绍志)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