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新华视评关注“假院士、假参事”:警惕“头衔”饥渴、“帽子”崇拜内容具体是什么

   2025-08-10 18:08  发布时间: 3小时前   282
核心提示:近期,“阮少平”冒充“中国科学院院士”,“余鹏翔”假冒“国务院参事”,两人相继被拆穿身份造假。过去几年,骗子利用假身份招摇撞骗,足迹遍及学校、企业、医院、行业论坛等。比如,“阮少平”曾到广东某小学参观指导,“余鹏翔”曾在某供应链生态峰会上致辞。在台上,骗子是

近期,“阮少平”冒充“中国科学院院士”,“余鹏翔”假冒“国务院参事”,两人相继被拆穿身份造假。过去几年,骗子利用假身份招摇撞骗,足迹遍及学校、企业、医院、行业论坛等。

比如,“阮少平”曾到广东某小学参观指导,“余鹏翔”曾在某供应链生态峰会上致辞。在台上,骗子是脸不红、心不跳;在台下,涉事机构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

在信息公开的时代,如此显赫的身份本不难核查,但涉事机构要么迷信权威、不加把关,要么装聋作哑、不愿拆穿,给骗子铺上红毯,给自己脸上“贴金”,双方各取所需。

这背后折射的深层次问题是有些地方存在的“头衔”饥渴和“帽子”崇拜。这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一旦戴上某顶“帽子”,似乎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偏离荣誉称号的本质,也催生了畸形的追逐。

消费“头衔”、乱戴“帽子”,助长了歪风邪气,也让骗子有了得以生存的土壤。杜绝类似现象,不仅要涉事机构增强自律、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也应及时澄清、维护声誉,全社会更要擦亮眼睛。如查实造假,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不给骗子提供任何“唱戏”的舞台。

(原题为《新华视评|“假院士、假参事”背后的真问题》)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