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长虹美菱  惠而浦  汽油价格最新调整  汽油价格最新调  7怎么样 

青春遇见讲台|当“00后”成为高中班主任,有挑战更有期待具体怎么回事

   2025-09-10 20:09  发布时间: 13小时前   126
核心提示:【编者按】2025年9月10日,我们迎来第41个教师节。当新一批青年教师初入杏坛,他们有热情和专业,也有困惑和迷茫。在三尺讲台,他们以青春为笔、以热忱为墨,书写新的可能。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梦想,更关乎教育未来的模样。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

【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我们迎来第41个教师节。

当新一批青年教师初入杏坛,他们有热情和专业,也有困惑和迷茫。在三尺讲台,他们以青春为笔、以热忱为墨,书写新的可能。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梦想,更关乎教育未来的模样。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青春遇见讲台”,关注青年教师,也致敬所有教育燃灯者。愿每一份坚持都被照亮,愿每一个课堂都有回响。

本文关注出生于2002年的新教师袁思睿,作为刚毕业的师范生,她回到了高中母校。

周寰 设计

2025年9月,新学年开启。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高一(8)班,出生于2002年的袁思睿第一次站上了讲台。班级里有42名学生,这是袁思睿初入职场后带的第一批学生,她和学生们的年龄差只有七八岁。

袁思睿是华东师范大学2025届化学公费师范毕业生,今年7月刚告别大学校园,如今以教师身份重返高中母校上大附中,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和化学老师。袁思睿形容,自己与学生的相处模式为“亦师亦友,在随和中不失引导”。对她来说,教学、班级管理与行政事务并行,如何平衡精力是一大挑战。

袁思睿坦言,与家长沟通时,对方也因自己年轻持有质疑的态度。但慢慢地,她逐步认识到,真诚是沟通的基础。她期待家长能看到青年教师的热情与专业,尽管经验有待积累,但他们在理解学生心理、运用新教学工具方面具有优势。她希望自己的教学价值不被简化为学业成绩,而应全面看到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在的她,是一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敢于尝试的年轻老师,也是一名正努力寻找教学风格、平衡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新班主任。

面临挑战:真诚是最好的“敲门砖”

初为人师,袁思睿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主要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家长。部分家长担心年轻的老师不够专业,因此对自己的建议持质疑的态度。但慢慢地,袁思睿逐步认识到,真诚是沟通的基础、也是最好的敲门砖。她告诉家长,自己或许在经验上需要积累,但在了解学生心理、运用新教学工具上有自己的优势,希望家长能放下“年轻=不专业”的顾虑,相信青年教师也能给出专业的建议,一起陪伴学生成长。袁思睿希望,学校和社会能搭建更多家校沟通平台,比如定期举办“班级育人交流会”,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解决困惑、制定计划,形成育人合力。

挑战的另一方面,是教学。首先,要面对的是高一学生的初高中衔接问题,学生来自不同初中,学科基础与学习方法差异显著,这要求袁思睿更加精准地因材施教。课前她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知识盲区,课堂上灵活调整节奏,作业设计也尝试分层任务。但她坦言,希望有更多专业资源支持,例如高校或专业机构开发的学段衔接课程,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也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

在化学教学方面,袁思睿鼓励学生课后主动交流。她注意到,由于初中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高一初期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面对这些学生,她会主动邀请他们提出困惑,利用课后时间一对一梳理思路。同时,也有学生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甚至提出一些前沿问题,这也促使她不断查阅资料、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她看来,教学相长是教师职业中最令人欣慰的状态,不仅学生需要成长,教师也同样如此。

上大附中实行寄宿制,对高一新生也需要适应。袁思睿和学生相近的年龄,让她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共情学生的适应压力,并及时给予帮助。不过在班级管理中,她有时会在处理学生问题的力度方面存在纠结。

教学、班级管理与行政事务并行,如何平衡精力是另一大挑战。“教学上,我在探索如何让课堂既扎实又有趣,比如尝试用生活案例讲抽象知识,但有时会受限于经验,面对公开课、教科研任务时也会觉得自己需要补的课还很多。”袁思睿说。

理解教育:从“比较焦虑”转向“互助成长”

对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袁思睿有自己的思考。

针对“鸡娃”现象,她更倾向于从积极角度理解,认为这背后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深切期望,“面对社会竞争环境,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筑牢基础、在成长中积累能量,以便未来能从容应对升学、就业等人生挑战,这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视与投入。”

当然,袁思睿也希望自己的教学价值不被简化为学业成绩,而应全面看到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从“怕化学”到主动提问的转变,更让她感到有“成就感”。她也期待家长放下“年轻即不专业”的顾虑,信任教师的专业建议。

她希望探索的,是更具可持续性的成长路径:对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适度专注,但如果过度聚焦单一分数指标,可能会让成长维度变得局限。新时代的竞争,早已不是“唯分数论”的比拼——扎实的学业基础很重要,但独立生活能力、创新思维、兴趣探索热情、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样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不会影响学业,反而能为学习注入更持久的动力,还能帮助孩子缓解成长压力。

上大附中“00后”教师袁思睿和她的学生们 受访者供图

袁思睿憧憬,家校社能共创健康的教育生态,家长之间的互动可以从“比较焦虑”转向“互助成长”:当我们不再只盯着分数排名,而是多交流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好习惯、探索兴趣点、应对挫折,就能形成更有温度的教育共同体。

作为青年教师,袁思睿希望保持教育工作的可持续热情,也渴望能有更多系统性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如对接高校或实践基地的优质资源,获得专家针对性指导,从而更快提升教学能力。这个23岁女孩,期待社会能多一份理解,不要把教师“神化”成无所不能的人,多贴近他们的真实工作,少一些“刻板印象”,多一份包容与信任。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