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培育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人民眼·提振消费)具体真相是什么

   2025-09-13 04:09  发布时间: 7小时前   74
核心提示: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吉林长春、重庆沙坪坝、云南昆明——吉林长春 " 这有山 " 商场内,人流如织。李 洋摄重庆 " 磁器长歌 " 数字体验馆一角。孙凯芳摄游客在云南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一家咖啡店内取餐。本报记者 张 驰摄引 子室内藏着一座 " 山 "?在 " 山脚 " 抬头

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吉林长春、重庆沙坪坝、云南昆明——

吉林长春 " 这有山 " 商场内,人流如织。李 洋摄

重庆 " 磁器长歌 " 数字体验馆一角。孙凯芳摄

游客在云南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一家咖啡店内取餐。本报记者 张 驰摄

引 子

室内藏着一座 " 山 "?

在 " 山脚 " 抬头望,一条蜿蜒 " 山道 ",串起亭台楼阁、山石草木、各色商铺。这座 " 山 ",名为 " 这有山 ",是吉林长春的一个室内休闲度假文旅空间。

这样的消费新场景,正在多地涌现:在云南,菜市场化身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重庆,背街小巷融入城市商圈,以烟火气平衡主街商业味……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024 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 " 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

今年 3 月,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 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消费新场景如何打造?近日,记者在吉林省长春市、重庆市沙坪坝区、云南省昆明市探访。

空间更新

创新场景、优化布局,消费场所更 " 好逛 "

走进 " 这有山 "," 山谷 "" 山洞 "" 山道 ",山城里有的,这里一样不缺。

" 见惯了真山,头一回在室内‘爬山’,新奇!" 湖南游客李开霞迫不及待掏出手机拍照。

室内造 " 山 ",创意何来?

" 这有山 " 所处的红旗街商圈,是吉林长春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 这有山 " 设计之初,作为长春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朝霞率团队调研:从局部看,商圈已有数家大型商场,同质化竞争并无优势;从行业看,传统百货商场客流量不容乐观。

" 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亟待创新引流方式。" 刘朝霞说,团队明确提出不做传统商场,改做城市微度假中心和社交目的地," 既然是微度假,‘好逛’是前提。"

" 好逛 " 如何实现?逛商场,太普通;逛景区,没空间。二者能否结合?

大家冥思苦想。来自四川乐山的主设计师选择回老家,在山水中寻找灵感。

" 有一天,主设计师兴奋地发来消息:何不把景区建在室内,同时植入逛街市的体验?空间不够,就把平面街市立体化,打造一座‘山城’。" 刘朝霞回忆。

大伙儿一合计,都挺兴奋:这想法,大胆又可行——长春地处平原,城区无山,爬 " 山 " 观景的消费体验有新意;冬季寒冷,室外场所客流量受影响,室内逛街度假很有吸引力。

2019 年开业以来,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有山 " 吸引各地游客打卡,成为当地一张商业名片。2021 年," 长春市红旗街 · 这有山 "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不只 " 这有山 "。有商场将摩天轮建在楼顶,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有的在室内建起 " 河道 ",供游客乘舟畅游……近年来,长春加速消费场景焕新,仅今年以来,新建、改造的消费新场景就超过 110 个。

差异化形成新鲜感,新鲜感带来客流量。相较于新建,既有消费场所的空间创新更考验绣花功夫。

下了班,云南昆明市民杨芳到家附近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买菜。" 这几年,这里的变化真不小。" 走进菜市场,她没着急买菜,倒先买了杯咖啡," 前几年,这就是个很普通的菜市场,光线暗、摊位挤、环境乱,哪还能喝咖啡?"

建于 1997 年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2020 年进行了系统改造,以 " 四横两纵 " 通道布局,排布 700 余个摊位,涵盖生鲜、土特产等多个品类。2024 年 11 月,昆明市五华区加快推动 " 市场游 " 建设,以 " 社交感 + 烟火气 " 为特色,对市场进一步提升改造。

" 光线暗,那就去除遮挡视线的广告牌,增加照明;摊位挤,就优化布局、增大间距;环境乱,就修缮给排水系统、硬化路面、翻新外墙,做好保洁。为突出地方特色,我们还打造了云南扎染天幕景观,增加民族文化布艺装饰。" 云南大观篆新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现吉领着记者,在菜场里边逛边说。近几年," 菜市场游 " 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也成为旅游打卡点,今年上半年吸引顾客约 830 万人次。

同样是空间更新,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选择扩容和改造并行。过去的磁器口,景区主要围绕古镇里的一条主街铺开。主街赋予古镇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带来人流密集、消费业态单一等问题。2019 年,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启动扩容更新改造计划,景区面积扩大了 19 倍,其中背街小巷是重头戏,改造近 3 万平方米。

" 改造结合背街小巷特点,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增设墙绘、灯牌、艺术装置等,让每一个转角都成为拍照打卡的绝佳背景。" 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企业服务岗负责人刘军说,以往 " 主街热、支巷冷 " 的状态得到改变,原本冷清的背街小巷升腾起了烟火气。

业态多元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消费选择更多样

磁器口主街游客熙攘,拐个弯,入后巷,人声淡了几分。

一家面馆外,黛色砖墙下,一只花猫慵懒地蜷着身子,与店铺招牌上 " 猫儿面 " 几个字相映成趣。与主街上的百年老店即吃即走的匆忙相比,这家开在后巷的新店多了几分闲适。

空间改造的 " 面子 " 有了,消费者更追求多元业态的 " 里子 "。

在 " 猫儿面 " 新店负责人张绍葵看来,跟主街比,后巷的环境更休闲,生活气息更浓厚," 与之相适应,我们除了精心布置店铺,还开发了手工甜品和小吃,在饭点外的时间吸引顾客。"

传统面店化身社交型餐饮场所,提高了客单价,延长了营业时间。" 新店开业以来,日营业额稳定在 3000 元以上,节假日超过 6000 元。" 张绍葵说。

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交织产生新业态,顾客有了多样的消费选择。

2012 年,浙江温州商人陈丹阳到磁器口做生意,尝试销售过传统服饰、日化产品、特产伴手礼等 30 多种品类。去年,她选择在后巷开一家茶咖餐厅。" 主街人流量大,但不是买特产就是吃小吃,消费体验相对单一。" 经商多年,陈丹阳有了自己的 " 生意经 "," 要想优化体验,让顾客想买、愿买,必须用多元业态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激发消费欲望。"

作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重点,后巷聚焦业态差异化、品质化发展,引入咖啡茶饮、非遗手作、民宿酒店等多元业态,植入新兴跨界品牌花坞戏剧社、花间听雨餐酒吧等复合型业态 39 家,填补了主街的业态空白。

快慢有序,动静相宜。磁器口由原先功能相对单一的古镇景区,向商旅文体多元业态融合的综合体转变。据统计,改造后的磁器口,游客人均游玩时长延长半天以上,2024 年接待游客 184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44%。

在打造多元业态上,刘朝霞和团队也拿出实招。" 顾客更喜欢有体验感、记忆点的消费过程,我们引入手作工坊、文创店、深夜食堂等,让‘逛’本身成为目的。" 刘朝霞欣喜地发现,在 " 这有山 ",约六成顾客并非单纯为购物而来,但他们停留时间往往更长,更容易产生消费行为。

以商旅文体融合吸引客流," 这有山 " 还注重业态的原创属性。开业 5 年来,这里的连锁品牌逐渐减少,风格独特的店铺越来越多。

" 原先‘山’里也有不少大品牌,但与周边商场存在同质化竞争。" 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企划部工作人员王鑫说,且行且思," 这有山 " 招商时不再刻意追求大品牌,转而注重挖掘特色鲜明的店铺," 我们会先考察店铺是否符合‘山’的整体气质,更将目光聚焦小店背后的主理人,捕捉他们的创意火花。"

步入新开业的 " 这有山 " 望山阙片区,书画漆艺店 " 不尚贤居 " 人流如织。刘校溪是小店主理人,作为一名漆艺爱好者,他将漆艺与手串结合,制作手工艺品。" 刚开始,想着在‘云山集’摆个摊试试,没想到半年赚了 10 万元,我们索性把店开起来。" 刘校溪回忆。

刘校溪所说的 " 云山集 ",是开在 " 这有山 " 门口的文化文创市集,共有 50 多个小摊。去年," 这有山 " 团队拿着商场设计图纸,多次邀约刘校溪入驻。" 通过‘云山集’等渠道,我们持续发掘有特色的店铺,不断丰富多元业态。" 王鑫说," 这有山 "2024 年日均客流量约 3 万人次,全年销售额约 4.8 亿元。

服务优化

规范管理、贴合需求,消费体验更舒心

" 刺啦 " 一声,牛干巴和辣椒一起下锅,香气四溢,惹得四川游客杨楠直咽口水。她下飞机后直奔大观篆新农贸市场,手上还拉着来不及放到酒店的行李箱。

为何第一站选在菜市场?" 好玩、好吃又出片。" 舂鸡脚、蒸玉米、现烤鲜花饼,琳琅满目的美食小吃让杨楠放慢脚步。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昆明旅行体验收获不少点赞。

年轻人拖着行李箱逛菜市场;旅行大巴停在菜市场门口,导游带旅行团边逛边讲解;菜市场附近新开了几家专门供游客寄存行李的店铺……这些年,吴现吉看到越来越多新景象," 体验式旅游持续升温,游客喜欢融入当地热闹的市井生活。"

可游客多了,市场内的矛盾也难免增多:因表达习惯存在差异,游客说买一斤商品,而云南本地 " 一斤 " 多指一公斤,商户按一公斤操作,导致误会,影响了游客心情;游客见到新奇的食物,常常询问,有的商户却不愿多交流;有的网红摊位前排长队,挡住了周围商户生意,还造成 " 交通堵塞 "。

今年 2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 5 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提出 " 提升实物消费质量 "" 改善服务消费品质 "。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 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市场管理的基础上,提供既有特色又满足需求的贴心服务。" 吴现吉说。

首先是确保食品安全。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在各个店铺食品加工间加装监控,并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质量抽检。" 我们还建立商户履约机制,先赋予入驻的商家一个基础分,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风险、经营失信行为和消费投诉纠纷等,查实后会扣分。一个合同期内,如果基础分全部扣完就要退出市场。" 吴现吉介绍。

保障市场交易秩序平稳的同时,吴现吉还经常劝说店主,多跟游客交流互动。刚开始有人质疑:" 不买东西,聊那么多做什么?" 可渐渐地,这样的声音少了,大多数店主热情面对游客,就瓜果蔬菜品种、美食小吃的各种做法,讲起来头头是道。

转变因何而起?

" 店主们慢慢意识到,就算顾客当时不买,聊熟了,加个微信,有需要随时联系。" 吴现吉说,现在网购发达,店主建起微信群,外地游客有需要,随时线上 " 点单 ",回头客越来越多。许多店铺尝到甜头,大半收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如今,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单日最高客流量达 10 万人次。游客多了,市场的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精细:买了新鲜水果,不方便携带,可以帮忙邮寄;不会烹饪野生菌,现场加工处理;中药材不方便食用,切片、磨粉都能选……

高品质服务,也便利了购物的本地居民。眼瞅着麻辣牛干巴出锅,昆明市民陈柏文也要了一份," 游客多了,服务好了,我们也跟着沾光。给外地朋友寄特产,当场寄走,不用拿回家自己联系快递,省不少事。"

和杨楠不同,陈柏文手里拎着的不只是美味小吃,还有新鲜肉菜。" 我们根据市民消费需求,引进平价蔬菜店,确保价格平稳。" 吴现吉说,游客看中好吃好玩,居民主打实惠方便,这些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市场都努力兼顾好。

今年以来,昆明市围绕 " 整洁、有序、规范、标准 " 目标,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对 242 个农贸市场的环境秩序进行规范提升,既保障市民 " 菜篮子 ",又更好承载 " 菜市场游 " 的烟火气。

文化赋能

科技加持、创意加分,消费黏性更持久

泛舟嘉陵江上,耳畔川江号子豪迈,眼前景致悄然变化——从历史上的巴渝古镇到如今灯火通明的磁器口码头,似在穿越岁月长河。

这不是想象中的场景。置身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 " 磁器长歌 " 沉浸式数字体验馆,科技让遐想成为 " 现实 "。这里没有厚重的文物展柜和枯燥的单向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动态投影、全息成像等新技术。

2022 年," 磁器长歌 " 建成开馆。" ‘科技 + 文化’是核心理念。" 体验馆负责人艾斌介绍," 我们希望用 AR、VR、3D 建模等技术,把历史故事讲活,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磁器口的历史文化。"

多元互动让历史不再遥远,也让文化触达更多游客。" 磁器长歌 " 改变了游客的游览节奏,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近两倍,实现了从 " 网红打卡 " 到 " 深度体验 " 的转变。在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中,一个更具黏性与活力的消费场景正在形成。

" 从‘一时火’到‘一直火’,关键在于弘扬古镇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并通过挖掘特色、创新产品,重塑古镇的现代活力。" 磁器口街道办事处主任曾玲这样认为。

在 " 这有山 ",王鑫同样相信,把文化元素融入商业之中,有意思,更有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王鑫策划举办大学生画展、运维 " 云山集 ",忙并快乐着。作为一名 00 后,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三个年头。2023 年,还在吉林艺术学院上学时,她便到 " 这有山 " 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策划并执行了一场 " 山中见非遗 " 活动。

做策划、选对象、布展台……短短几个月,王鑫接触了一大批吉林省内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当时请他们到‘山’里进行非遗展示,游客受此吸引,人气大涨。" 王鑫深有感触," 对消费者来说,只有商业太单调。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让商业更具活力。"

这几年," 这有山 " 举办了大量文化类活动: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合作打造 " 山里邮局 ",销售文创产品,提供集戳盖章等服务;与吉林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举办一系列音乐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

" 这有山 " 还将目光投向文化艺术领域的年轻人,为其提供平台,也借助他们的视角丰富活动内容。

" 半山隅 " 文化街区内,一幅画作旁,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周子函讲得投入,游客听得认真," 我带来的作品是‘气球’系列,以常见的气球为主题进行创作…… "

今年," 这有山 " 联合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大学生画展,学生们参与策展,用青春的笔触为商场增添艺术气息。这样的合作并非首次。2024 年,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大学生毕业设计展在 " 云山集 " 亮相,学生们化身 " 摊主 ",向市民游客分享设计创意。

" 我们依托长春高校资源,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让他们参与策划执行,在实践中成长。" 王鑫说。

今年 1 至 7 月," 这有山 " 日均客流量、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6%、8%。" 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场景、丰富业态,不断提升吸引力,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刘朝霞满怀期待。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