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国家医保局: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完成分类编码调整到底是什么回事

   2025-09-13 21:09  发布时间: 3小时前   314
核心提示:9月12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保医用耗材分类规则解读直播。会上介绍,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完成分类编码调整。此次调整将解决医用耗材长期存在的分类不清、管理复杂等问题,有助于督促引导企业纠正不公平高价,为参保人的医保支付、临床使用提供更清晰的依据。国家医保局大数据

9月12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保医用耗材分类规则解读直播。会上介绍,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完成分类编码调整。

此次调整将解决医用耗材长期存在的分类不清、管理复杂等问题,有助于督促引导企业纠正不公平高价,为参保人的医保支付、临床使用提供更清晰的依据。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介绍,长期以来,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一直是医保标准化工作中的难点。耗材规格型号繁杂、产品更新快、企业众多,市场上还存在“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成本,也为医保精准支付、招标采购和基金监管带来挑战。

此次分类调整涵盖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和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用耗材。新分类在填补原有编码空白的同时,删除了冗余类别,使分类体系更加科学简明。

“此次分类调整突出体现了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赵秀竹表示,分类重点聚焦已在药监部门注册备案、但尚未在医保编码数据库中匹配相应分类的新产品。例如,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心脏起搏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有着微创、无切口的临床优势,在此次调整中被单独列出、独立归类,将为长期血液透析等患者提供新选择。

对于当前在医保耗材编码中尚未明确区分、但实际临床使用和医保支付价值差异较大的品种,此次分类予以进一步区分。同时,此次分类将临床用途和结构组成相似的产品归为同一类别,增强分类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为保障新分类体系平稳落地,国家医保局将及时组织数据库更新,并设置过渡期平稳衔接。

目前,部分省份已率先落地实施7类医用耗材新数据库,其他省份也在加快推进。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推进如骨科植入类等耗材的分类调整,促进耗材分类“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