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东方空间拟明年冲刺科创板,引力二号发射成本有望低于SpaceX具体怎么回事

   2025-10-13 03:10  发布时间: 3小时前   133
核心提示: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在最新一次火箭发射成功后,东方空间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资本计划。“未来,东方空间在二级资本市场将进行积极开拓,并通过综合公司营收现状及新产品研发进度,在明年某个时间点择机考虑申报科创板。”10月11日10时20分,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在最新一次火箭发射成功后,东方空间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资本计划。



“未来,东方空间在二级资本市场将进行积极开拓,并通过综合公司营收现状及新产品研发进度,在明年某个时间点择机考虑申报科创板。”



10月11日10时20分,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和02试验星共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当天发射成功后,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在媒体问答时作出上述表示。



东方空间是国内头部商业航天企业,成立于2020年,其引力一号箭型于2024年1月首飞,曾创造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等多项纪录。



东方空间总裁助理、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徐国光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此次引力一号(遥二)发射成功后,引力一号将正式成为中国已投运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中,实际运力最大的火箭。



“在现阶段中国乃至全球商业航天领域‘星多箭少’的供需矛盾大背景下,市场亟需一枚得到多次发射验证的日趋成熟的大运力、发射机动性强的火箭。”徐国光表示。



他透露,按计划,东方空间不久将发射引力一号(遥三),若成功,引力一号将进入完全的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明年将以每个季度一发的频率执行发射任务。



据界面新闻了解,引力一号已有部分意向客户订单正在进行商务洽谈。



东方空间表示,2026年引力一号将获取一定的市场空间,订单情况将在适当时候对外进行公布。



自去年面世以来,引力一号被业内给予厚望。因为该箭型运力大,也意味着一次能送上太空的“货物”多,能够满足中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发射需求。



彭昊旻称,当前业内1.5-2吨左右的成熟运力服务,价位基本在5万-6万元/公斤,甚至有十几万元/公斤的服务价格,目前引力一号则能提供3万元/公斤的价格。



据界面新闻了解,引力一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具备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以上的发射能力,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



相比较来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号全推力版的近地轨道(LEO)载荷发射能力为2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发射能力为8.3吨,其一箭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的最高纪录是‌143颗‌。



目前中国商业火箭企业中,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记录保持者为‌中科宇航‌。2023年6月7日,该公司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了“一箭26星”,创造了中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的最高纪录。



不同于采用液体燃料的猎鹰9号,中国目前成熟的商业火箭多为固体火箭。



相较于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具备比冲高、推力可调、可多次启动等优点,是可回收运载火箭的更优选择。因此,实现液体火箭的可回收,是国内外商业航天降低运载成本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目标。



但截至目前,中国液体商业火箭较少,且尚不成熟,主要箭型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及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及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等。



“虽然今明两年会是商业火箭的首飞大年,但新型号的液体火箭还需要通过2-3次的飞行验证,才能获得真正订单,因此,新型号液体火箭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点窗口,预计不会早于2027年。”



彭昊旻指出,从行业发展规律看,对于任何一款新型号的火箭,客户会普遍产生“前两发风险系数较高”的认知担忧,并不会托付整体组网任务。



因此,当下中国多数商业火箭企业还是选择先以固体火箭来实现商业化闭环,东方空间也不例外。



彭昊旻分析称,商业运载火箭公司的营利逻辑比较简单,主要是向载荷的所有人(现阶段主要是卫星研制单位)收取运输费用,按载荷重量收费。和货拉拉类似,商业航天也有“拼车”、“包车”两种模式。



但相较于“包车”模式,“拼车”价格会更贵。上述3万元/公斤的价格是指“包车”价格,“拼车”会适当提升价格,原因在于客户方同为组网型号卫星,但新增重量参差不齐,从几十到上百公斤载荷均有,作为承运方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满足客户方需求。



未来,东方空间计划通过自主化、批量化以及可回收三个方式来实现降本。



自主化指核心发动机全面采用自有产品。彭昊旻称,目前公司原力-110发动机研发工作顺利。相较于之前购买成熟发动机,采用自主发动机能够降低近一半的发射成本。



其预计,引力二号提高的运力服务价格将低至2万元/公斤,相对猎鹰9号2000-3000美元/公斤(约1.4万-2.1万元人民币/公斤)的发射价格,将会更加便宜。



引力二号是东方空间的下一代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前期已完成方案详细设计、产品投产并陆续开展大型地面试验。



近年来,作为商业航天新晋独角兽,东方空间备受市场关注。



天眼查显示,东方空间分别在2020年12月、2021年6月、2022年1月、2022年5月等进行了多轮融资,其投资方包括不乏经纬创投、红杉中国等“大佬”。



今年,东方空间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泰安洪泰未来产业基金投资的数亿元B+轮融资,所融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引力二号”火箭的后续研发和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空间目前的市场估值已经近百亿元。



东方空间当前法人为布向伟,其同时也是公司创始人,曾担任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师。



市场传闻东方空间联席创始人及联席CEO姚颂已离职。界面新闻了解到,姚颂确已离职,转战AI行业。



“经过一年多,东方空间完成了技术团队的焕新,遥二成功发射后,接下来将直接进入到遥三发射任务中。”彭昊旻提及,与此同时,引力二号的研发工作也在顺利展开,包括完成总体性试验、航电实验等,到年底将进行动力系统试验,此后,引力二号将基本具备首飞条件。



目前,东方空间约300人,60%为研发团队,30人以上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彭昊旻认为,当前从政策准入到上下游的资本放闸,政策对于商业航天的支持呈现立体化趋势,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2014年,国务院6号文件的发布,代表了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到航天领域,开启了准入机制。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把商业航天确立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4月,上交所邀请了数家商业航天企业召开闭门座谈会,鼓励各企业申报科创板。6月,证监会明确提出科创板成长层概念,囊括了商业航天板块。9月,工信部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覆盖千万手机用户的星座打造。



7月末以来,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微纳星空等多家头部商业航天企业已启动上市辅导。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