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长虹美菱  惠而浦  汽油价格最新调整  汽油价格最新调  7怎么样 

报告揭示全球预期寿命提升背后:慢性病与心理疾病重塑全球死亡版图具体真相是什么

   2025-10-13 13:10  发布时间: 2小时前   269
核心提示:10月12日,全球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的最新《全球疾病负担(of ,简称GBD)》系列研究报告显示:到2023年,全球大多数国家已从新冠大流行期间预期寿命明显下降中走出。与1950年相比,2023年全球预期寿命提高了20多年;经年龄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下降了67%,所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不

10月12日,全球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的最新《全球疾病负担( of ,简称GBD)》系列研究报告显示:到2023年,全球大多数国家已从新冠大流行期间预期寿命明显下降中走出。与1950年相比,2023年全球预期寿命提高了20多年;经年龄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下降了67%,所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报告同时发现,尽管整体情况向好,但世界正面临一场新危机:在某些年龄组,尤其是高收入国家的年轻人,心理健康障碍与自杀现象在上升。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将卫生优先事项从仅聚焦降低儿童死亡率,扩展至青少年人群。

此外,非传染性疾病(NCDs)目前占世界总死亡率和发病率的近三分之二,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为首。研究人员还估算称,通过控制部分主要风险因素(如降低血糖水平、控制高体重指数BMI等),可以预防全球近一半的死亡和疾病。

“世界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和风险因素的不断演变,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全球健康挑战的新时代。我们想传递的一个关键信息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地方,人口仍非常年轻且贫困,疾病谱仍以结核、疟疾、新生儿疾病为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所长克里斯托弗·默里( )博士说,“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在中低和中高收入国家,疾病负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些国家要抓紧应对这种转变带来的治疗需求,以及推动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

焦虑抑郁激增63%,心理健康成全球负担

此系列报告是目前量化健康损失最全面的研究之一。研究由默里博士领导的IHME团队及其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网络(包括约1.65万名科学家和研究者)收集和分析数据。专家们按年龄和性别对2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60个子地区在1990年至2023年间的375种疾病和伤害、以及88个风险因素进行了估算。

本次最新研究基于超过31万条数据源,其中30%是本年度新增数据。研究还纳入了一批包括所有年龄人群的出生死亡登记数据,覆盖了1211个地点和年份的组合(-years),这些数据虽未在之前的研究中使用,但能更及时地反映近期实际情况。三篇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对全球疾病负担领域中的人口学分析、死亡原因,以及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三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概览评估。

人口学分析报告显示:尽管全球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明显,2023年全球经年龄标准化后的死亡率与1950年相比下降了67%,且所有国家和地区均出现明显下降。全球预期寿命已回升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女性为76.3岁,男性为71.5岁,较1950年高出20多岁。

尽管如此,地域差异与不平等仍然显著,高收入地区寿命最高可达83岁,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低仅为62岁。

报告特别指出:近年来全球精神健康疾病急剧上升:焦虑症增加了63%,抑郁症增加了26%。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2011年至2023年间,高收入北美地区20至39岁的青年人死亡人数增幅最大,主要原因为自杀、药物滥用(如毒品成瘾)和酗酒。同期,5到19岁人群在东欧、高收入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死亡数也有所上升。

默里博士告诉澎湃新闻,除焦虑和抑郁外,年轻人群中的药物滥用问题也在加剧,尤其在5-19岁和25-39岁年龄段。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及部分欧洲国家上升更为明显。

“全球多国焦虑与抑郁发病率在新冠疫情前就已显著上升,疫情期间因为各种封控措施进一步加剧,疫情结束后虽有回落,但总体仍呈上升态势。关于原因,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派认为与科技应用(如手机、社交媒体)密切相关,尤其影响年轻人和女性;另一派则认为证据尚不充分,反对轻易禁止社交媒体,呼吁进一步研究。”默里强调,心理健康负担上升是全球现象,在低收入国家也有所体现,急需更多关注与研究。目前,性虐待和亲密伴侣暴力已被确定为导致抑郁、焦虑和其他健康后果的可预防因素。

好消息是,在整个研究覆盖的时间跨度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下降幅度超过任何其他年龄组。从2011年到2023年,由于营养改善、疫苗普及和卫生系统强化,东亚地区五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下降幅度最高,达到68%。

不过,研究团队发现在1950年至2021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5到14岁儿童的死亡率高于此前估算水平,这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结核病,以及其他传染病和意外伤害率偏高所致。新的计算还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5到29岁年轻女性的死亡率比之前估算高出61%,主要原因是孕产妇死亡、道路交通伤害和脑膜炎。

热浪与污染每年夺走数十万生命

此次最新的报告显示:全球疾病死亡原因正在从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NCDs)偏斜,这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低收入国家而言。

2021年作为全球主要死因的新冠在2023年下降至第20位,而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重新登顶,其次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相关疾病。

自1990年以来,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腹泻、结核病、胃癌和麻疹等也呈下降趋势。相反,糖尿病、慢性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艾滋病的死亡率在同期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虽然全球平均死亡年龄从1990年的46.4岁增加到2023年的62.9岁,但地域差距巨大,不平等极为突出——高收入地区平均寿命最高,女性达到80.5岁,男性达到74.4岁;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况最差,女性为37.1岁,男性为34.8岁。

默里博士表示:在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人口结构年轻,仍需重点应对儿童死亡率、结核、艾滋病和疟疾等问题。但在中低收入国家(除少数地区外),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导性健康问题。

报告指出,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门负责人因早年培训背景,仍倾向于关注传染病、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应对NCDs的流行,形成“人力资源滞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如极端高温)对健康的影响正在纳入研究观察范围内。

默里博士告诉澎湃新闻,空气污染和高温等气候敏感风险持续对全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此次报告中已纳入“非适宜温度”(包括热与冷)作为风险因素。全球热相关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约25万上升至目前的约55万,预计随气候变暖将继续上升。

此外,热浪与空气污染(PM2.5)存在交互作用,高温会加剧颗粒物浓度。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北非和中东等区域最为显著。高温还加剧了同一区域(特别是撒哈拉地区)干旱、粮食不安全和流离失所的复合影响。

而其他气候相关健康影响(如营养不良、风暴、洪水、疟疾与登革热)规模相对较小。风暴与洪水年均死亡约1万人,虽有个别年份异常,但总体远低于热浪直接效应。

中国感染性疾病控制成效卓著,老龄化相关疾病挑战严峻

在与中国有关的数据方面,哪些方面进步最大?又有哪些领域应引起警惕?

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30多年间,传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极为显著地减少。在降低新生儿死亡、肺炎导致的死亡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但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逐渐由老龄相关疾病主导。

目前中国主要健康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空气污染、不良饮食、高血糖和肥胖。

“你会看到依然有中风,但更多的是冠心病、吸烟导致的肺癌增加、糖尿病上升、阿尔茨海默症上升、甚至骨关节炎也在增长。”默里说。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近一半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可以归因于88项可改变的风险因素。造成健康损失占比最高的十项风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颗粒物污染、吸烟、高空腹血糖、低出生体重和短妊娠期(早产)、高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功能异常、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和铅暴露。

在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模型中,铅暴露(第十大风险)被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具有直接关联。多年来,尽管燃料除铅极大地降低了暴露水平,但铅仍作为一种常见环境污染物存在于老旧建筑油漆、受污染的土壤、饮用水、香料及很多炊具中。

IHME资深作者兼教授 表示,“由于近期国际援助的削减,数十年来缩小低收入地区长期存在健康不平等差距的成绩与努力正面临瓦解的危险。这些国家依靠全球卫生资金来维持挽救生命的初级保健、药品和疫苗。若没有这些支持,差距势必会进一步扩大。”

尽管全球寿命普遍延长,但报告提供的证据敲响了警钟:近半数死亡是可预防的;非传染性疾病与心理健康危机重塑全球死亡版图;对此,作者们敦促政府和医疗界的领导者们迅速而有策略地应对正在重塑公共卫生需求的这些令人不安的趋势。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