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王志轩:“十五五”需以“先立后破”推进煤电退出,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是关键内容具体是什么

   2025-10-18 17:10  发布时间: 2小时前   66
核心提示: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在“碳中和驱动下的能源革命机遇与挑战”主题对话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聚焦煤电退出路径、电力系统安全及碳中和实现路径,提出“先立后破”的核心原则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在“碳中和驱动下的能源革命机遇与挑战”主题对话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聚焦煤电退出路径、电力系统安全及碳中和实现路径,提出“先立后破”的核心原则,强调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的重要性。

  王志轩认为,未来五年中国能源转型的机遇在于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35年新NDC目标形成的政策;挑战则是在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超20%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新能源快速发展与能源安全稳定。

  针对“十五五”期间煤电退出路径这一核心问题,他明确,能源转型的逻辑起点与终点是用低碳、无碳能源替代高碳的煤炭,煤电需从过去的“主力电源”转向“兜底保供+联合调节”功能。他以数据说明:中国煤电发电量占比已从2010年前的近80%降至60%以下,且将持续下降,但当前仍需适量建设煤电,核心原因在于电力系统的“瞬时供应”特性——夜晚无光照、无风时,需稳定电源保障供电,而中国水电(占比17%)、核电(占比5%)、天然气发电(占比3%)的调节能力暂无法完全替代煤电,储能虽发展迅速,但“十五五”期间煤电仍是主要调节力量。

  他强调,煤电退出需坚守“先立后破”原则,“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具体路径上,首先要明确安全退出的底线、红线与措施,解决新能源“能发尽发、能建尽建”与电力安全稳定的平衡问题;其次需应对煤电的供热功能替代挑战——中国50%以上煤电机组承担供热任务,过去替代了大量污染严重的工业锅炉,新能源供热需逐步衔接过渡;最后还要提前研究煤电退出后的经济、社会保障问题,避免系统性风险。

  王志轩总结,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两大关键支撑:一是持续创新技术,“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碳中和,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二是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多目标平衡,为能源转型提供长效保障。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