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简盈财观
Jian Ying Cai Guan
作者/齐思
编辑/
今年的爆款基金,发三季报了。
永赢科技智选,今年已暴赚194%(截至10月21日),公募第一。
这只成立还不到1年的基金,三季度净值增长99.74%,收益接近翻倍。
凭借亮眼的业绩,永赢科技智选三季度基金规模暴增百亿,并为投资者带来47亿元的利润。
永赢科技智选,三季度基金份额新增27.66亿份,基金规模由6月末的11.66亿元迅速扩张至9月末的115.21亿元,增长近10倍,直接跻身“百亿基金”行列。
单季度基金总规模增长数倍,这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这只基金精准卡位硬科技赛道,押中算力,业绩大爆发,规模随之爆发。
永赢科技智选是一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规模只有2600万股,不到1年便跻身百亿基金,堪称“一飞冲天”。
不过,最近半导体和算力股波动较大,新接触的小伙伴,注意风险。
- 1 -
三季报曝光重仓股
根据最新持仓,永赢科技智选前十大持仓集中于全球云计算产业,包括光通信(CPO)、PCB等重点领域,投资风格明确,行业集中度较高。
三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股票仓位超91%,仓位提升了。
不过,前十大重仓股占比73.25%,相比于二季度末的82.24%,持仓集中度略有分散。
前三大重仓股为、、(“易中天”),持仓市值均超10亿元。
第四大重仓股为,持仓市值也超10亿元。
、、新晋前十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分别为9.19亿元、6.35亿元、5.24亿元。
其余、、均均获大幅加仓,持仓市值在5亿~10亿元之间。
其中,深南电路增持7.6倍,太辰光增持6.4倍,沪电股份增持5倍,天孚通信增持3倍…
、、退出了永赢科技智选的持仓前十。
- 2 -
新生代基金经理与最新观点
说个这轮牛市的特点,公募基金业绩并不差。
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个基金经理的名字因业绩优异而出圈,与上一波基金造星时代,截然不同。
从发起式到百亿基金,单只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百亿,这很罕见。
但似乎,大家只知道永赢智选,而对基金经理的名字印象并不深刻。
换句话说,公募基金圈的生态真的变了。
还是来说说这位基金经理,作为投资者还是需要了解的。
任桀,复旦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7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2018年加入永赢基金,历任TMT研究员、科技组组长。
作为永赢基金新生代基金经理,任桀2024年10月30日才开始做基金经理的,管理的首只基金便是永赢科技智选。
此前做了6年的投研,又是TMT研究员出身,能力圈刚好就是TMT和科技,正好赶上风口。
永赢科技智选,各个阶段的业绩都很优秀,所以,才能一路脱颖而出。
当然,这里面肯定也离不开基金经理的操作。
从基金上市到今年二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前十大重仓股每个季度都换了一遍,这其中有基金规模小好操作,但也肯定与任桀的选股能力相关。
三季报中,任桀最新观点值得关注。
1)全球云计算产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
基于其二季度做出的“全球模型/应用——算力投入闭环形成,中国光通信、PCB 厂商分享全球AI发展红利”的判断,继续聚焦全球云计算产业链的投资,这一逻辑在5月至8月得到验证,海外算力板块完成了一轮业绩*估值的双击。
2)最近几个月,AI 模型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全球旗舰模型正在通过不降价、限流、降规等方式进行实质性“提价”,甚至可能调整商业模式(从订阅到按量),而token 数保持100%的季度环比增长,算力投入保持10%-20%的季度环比增长,意味着AI模型的价值模型(token*单价-成本)的明显优化,预计这与模型能力、性能、用户数、商业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3)商业化上,全球头部模型厂商,通过与不同的主体合作,开始创造新的市场,并挑战过去大厂的主业,搜索、公有云、电商、办公等领域的巨头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跨界竞争。
相比2023年至2025年大厂基于现金流投资,新云厂商掀起的举债投资、芯片与模型厂商的相互投资,可能会将全球AI算力投资推向更高水位。
4)对于国内算力投资,由于提前下单和备货需求,市场对2026年的算力行业发展情况已经有较完善的跟踪预测,他在投研方向中提升了产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权重。随着模型和算力架构的深度匹配,计算/ 通信/存储的配置方案变得丰富,将带来更多产业链的机会。
5)而对于光通信和PCB行业,预计2027年有望成为新技术交汇的大年,CPO、OCS、 的光方案、正交背板、中板、载板等技术有望进入落地期,相关新品的价值量变化和渗透率提升值得期待。
- 3 -
限购、放宽限额与风险提醒
永赢科技智选的限购与放开限购,也引起了市场注意。
9月初,永赢基金公告称,永赢科技智选9月5日起实施大额限购,单日单账户限购1万元。
10月13日,任桀发声高呼当前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任桀表示,
短期波动加大,但这对产业趋势和中国科技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没有影响,依然看好中国科技资产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对A股市场的未来保持乐观,现在可能是新一轮长期行情的起点,而非终点。
因为看好,所以,任桀决定自10月14日开始,将永赢科技的限购金额从1万增加至100万。
9月限购1万元,10月放宽限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基金限购”,通常市场会认为基金公司限购了,是不是到顶了?
那么,限购的时候,是危险的,别买了?
然后,放松限购就是在提醒投资者,看好后市,来买吧?
其实,背后可能并不是你以为的“风险提示信号”。
当短期资金快速流入,为维持策略稳定性,基金或许会收紧限购;
比如,基金规模太大了、基金的资金流入太猛了,基金经理的策略装不下,基金要管理流动性等等。
当短期波动大、市场热度降了钱流得慢了,或许放松限购。
比如,要应对赎回压力?比如,机构开始希望净流入了。
所以,很多时候,限购还是放松限购,可能只是基金本身的操作需要。
可能有风险提示的意思,但不完全划等号。放松限购,也不意味着风险变小…
所以,永赢科技智选,这波押中算力,业绩大爆发,但是重仓“豪赌”科技成长的风格,回撤风险还是要提醒!
当然,任桀也在三季报中提示了风险:
1)我们相信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近几个季度也已有不错的表现。
但不要用过去的业绩去预测未来,任何风险资产都不是只涨不跌的,要当心估值扩张周期后的均值回归。
2)这一年以来,市场热度不断攀升,而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做好投资适当性的管理,理性决策。
第一,投资之前,做好风险控制。
90%的风险控制都在投资动作之前,风险敞口在买入瞬间已被锁定, 后续操作(如止损)仅是补救,无法改变初始决策的缺陷。
通过了解基金所投行业及相关行业所处阶段, 预估未来可能面对的波动幅度,从而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第二,合理配置,做好风险分散。
工具型产品不可避免具有高弹性特征,需要适当分散投资,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
第三,不试图预测市场短期的涨跌。
影响市场短期走势的因素比较复杂,市场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试图精准预测的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短期择时往往会对账户造成负收益,对于看好的行业不妨给它更长时间,不折腾才能提高真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