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美国因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存在分歧,导致两国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韩国总统府10月27日公开表示,韩美双方在关键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恐难在2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的两国首脑会谈前敲定协议。
据《环球时报》10月28日报道,韩美投资谈判仍处胶着状态。韩国总统李在明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投资方式、投资规模、实施时间表、如何分担损失以及分配红利,这些问题仍是核心分歧所在。”
韩国承诺的这笔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是继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后的又一巨额举措。该承诺将帮助首尔将汽车、智能手机、机械等商品的出口关税限制在15%以内。然而,自7月两国达成大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在投资结构和履行机制上始终难以取得突破。在这期间,韩国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美国25%的高额关税,而日本同行则在东京上月与华盛顿签署谅解备忘录后,享受15%的较低税率。尽管如此,李在明淡化了与日方协议的比较,称首尔也能从欧盟与特朗普谈判的方式中吸取经验。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韩方主张分阶段投入、引入多元化融资模式,以降低外汇市场冲击,而美方则坚持提高现金出资比例并加快执行进度。韩国银行指出,在不对外汇市场造成冲击的情况下,政府每年最多只能提供约200亿美元投资。然而,美国要求韩方在未来八年内每年缴纳250亿美元现金。
韩国《中央日报》称,随着谈判持续僵持,已受美国关税影响的韩国出口商正面临日益加剧的压力,而在美已有或计划投资的企业也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两国政府都希望尽早解决分歧,但仓促达成协议可能代价高昂。对此,《华尔街日报》也提出批评,3500亿美元投资相当于韩国未来三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约6.5%,特朗普的做法是在“试图通过单边关税措施向韩国政府施压勒索”。同时,特朗普在10月24日启程前往亚洲访问时的乐观论调也被普遍视为是在峰会前对首尔施压、使其让步——他表示双方“已非常接近达成协议”,且如果韩国准备好了,他“随时可以签署”。
“美国当然会努力最大化自身利益,但不能以韩国的灾难性后果为代价,”李在明表示,“谈判仍在进行中,双方确实存在一些分歧,但延期并不意味着失败。”
今年9月,美国在佐治亚州新能源电池工厂展开移民突击检查,逮捕了300多名涉嫌签证违规的韩国工人,被铐押工人的影像震动了整个韩国社会。彭博社指出,这一事件或令李在明在签署可能引发国内争议的投资承诺时更加谨慎。
根据韩国政府预测,韩国今年经济增速仅为0.9%,将创下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家庭债务上升和房地产泡沫迹象,限制了韩国银行通过降息刺激增长的空间。韩国央行已连续三次维持利率不变,最新一次是在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