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今日资讯书迹三种

   更新时间: 2025-05-25 15:05  发布时间: 5小时前   0

艺术史上,双胞胎、多胞胎作品很多,苏轼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便有三种书迹传世。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是苏轼的一首杂言古诗,诗作描写生动,跌宕起伏,有李白的洒脱浪漫。诗云: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岸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招我归来篇。

这首诗的第一种书迹是赵孟頫的大字行书《题烟江叠嶂图》。《题烟江叠嶂图》,纸本,行书,纵49.8cm,横413.9cm,全文三十七行,每行五、六、七字不等,字大如拳,十分壮观,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烟江叠嶂图》是北宋画家王诜的作品,现藏上海博物馆。此作是赵孟頫书写苏东坡题咏王诜诗作《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书作前有乾隆皇帝题“双钩赝作佳者”六字,从而引起真赝之争。

赵孟頫活了69岁,一般将他的书法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后归于晚期。有学者认为《题烟江叠嶂图》应书于其50岁前后,理由是赵曾于元大德七年(1303)画过一幅《重江叠嶂图》,此画与王诜的《烟江叠嶂图》风格相近,而这一年赵孟頫正好是50岁。另外,其晚年作品书风相近者并非孤例,如《自书五律诗二首》《为中庭书七言绝句》《周易系词》等,其中《周易系词》为元大德九年(1305)赵氏52岁时书写,笔法风神与《题烟江叠嶂图》极似。《为中庭书七言绝句》虽无年款,风格与《题烟江叠嶂图》更为接近。故笔者倾向于此作为真迹,最次也是有所本的摹本。

赵孟頫书法一向被人讥为软媚,然只是大概言之,至其晚年则书风丕变,笔力渐趋刚劲,用笔渐趋老到,一改之前柔弱秀媚之风,在不失其华丽本色的前提下,表现出苍劲有力的新风貌、新特征。《题烟江叠嶂图》笔画开张、字态恣纵、舒展奔放,显然受到黄山谷的影响。其运笔几乎纯用中锋,圆润饱满,极富篆意。其圆转的笔法与黄山谷则异,圆转、方折交融结合,达到了优美而不失刚劲的效果。其字形安排也能自然变化,或收或放,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或断或连,与赵孟頫常见的端正平稳、字形齐整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这件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飞白用笔,丰富了墨色变化,增强了笔墨表现力,也是赵氏书法中不太多见的。尤为重要的是,赵孟頫行书更多适合写小字,而这件大字书法则有愈大而愈妙的审美特征,可为学赵者开一法门。

书法的真伪是书画鉴定问题,属于科学范畴;书法的好坏则是艺术问题,属于美学范畴。对书法研习者来说,更多关注的应是艺术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题烟江叠嶂图》无疑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优秀法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品味。

上海博物馆藏水墨本王诜《烟江叠嶂图》后有苏轼的题诗,内容正是赵孟頫所书的《题烟江叠嶂图》。而苏轼的这件墨迹也存在争议,但其气息儒雅,书卷气浓郁,有苏轼书法的韵味,无论真假,都是一件书法佳制,自有其艺术价值。

此外,在杨寿昌、杨守敬所选刻的《景苏园帖》中还收有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的刻帖,文字内容与苏轼墨迹本相同,而书法风格稍有差异,真伪虽然也有争议,但此刻帖字口清晰,点画丰腴,笔力矫健,与苏轼其他传世书法可以媲美,也是书法学习的一个好范本。

苏轼此诗的三种书迹,书法价值最大的自然是赵孟頫大字本。笔者的书法还算气势开张,与研习赵孟頫这件作品不无关系。


并州新闻 杨吉平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