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美证监会全面暂停中企赴美上市,中国有何负面影响?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科技企业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由于是新兴行业,因此相关的监管法规不完善,早期的“野蛮”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最近中美都加强了对这类企业的监管,中国监管力度尤为突出。一些打算赴美上市或已经在美上市的企业相应调整发展计划,没想到这个时候美国证监会趁机作乱。
中资赴美上市企业受到围堵
7月上旬中国多个部门对于刚在美国上市的滴滴公司开展联合调查,检查其赴美上市过程是否合法合规、有无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7月下旬,美国方面发布一涉及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的消息:中企赴美上市工作已经被美国证监会全面叫停。当然这一叫停是暂时的,据《新京报》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赴美上市中企必须向美国的投资者详细披露中国的监管措施是否会给美国投资者带来风险。
美国对中企出手
这一重磅突发消息引起热议,美证监会全面暂停中企赴美上市,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端倪。实际上美国政府和美国证监会一直对中国企业不满,他们一直无法理解中资企业在美上市所采用的运作模式。
现在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18家中国企业多半采用借壳上市的方式,也就是在境外设立与中国国内企业进行关联的空壳机构,在美国发行股票的公司实为空壳公司,非中国本土企业,美证监会认为这种模式很可能给美国投资者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影响深远
滴滴事件发生后,哈罗出行和喜马拉雅等公司均不再推进赴美上市工作,不排除未来有已经在美上市公司更改上市地点的可能性。另外,美国证监会对于在美上市的中企的监管工作也可能继续加强。无论是在美上市还是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都可能遭到美国证监会等部门在财务等方面的严格审查,甚至遭遇被迫退市。
美国继中国之后加强对在美上市中企的监管,对中企的影响力巨大,一方面会促进中企完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中国经济,那么到底对中国有何负面影响?由于风险加大,不少美国投资者有可能撤资,从而导致中企融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计划。当然,也会影响中国的股市稳定,所以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中国各部门,都要未雨绸缪。
部分消息参考: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