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03年1月24日,美国基金公司打电话提醒王传福,希望他能改变一个决定

   2025-07-02 01:07  发布时间: 1个月前   271
核心提示:2003年1月24日,美国基金公司打电话“提醒”王传福,希望他能改变一个决定,否则大量抛售比亚迪股票。王传福不怕美国人的威胁,更不会改变那个“决定”。随后3天,比亚迪股价从18港元跌至12港元,市值蒸发近27亿港元。为了稳住股价,王传福每天都要向投资者解释,顶着巨大的压力迎难而上,坚持这个“决定”不动摇。这个决定就是: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

2003年1月24日,美国基金公司打电话“提醒”王传福,希望他能改变一个决定,否则大量抛售比亚迪股票。王传福不怕美国人的威胁,更不会改变那个“决定”。随后3天,比亚迪股价从18港元跌至12港元,市值蒸发近27亿港元。

为了稳住股价,王传福每天都要向投资者解释,顶着巨大的压力迎难而上,坚持这个“决定”不动摇。这个决定就是: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进军毫无经验的汽车制造业。

当时,大部分人并不看好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包括持股60%的美国基金公司,他们打电话好心提醒王传福,但他并不买账。于是美国基金公司便用疯狂的抛售来教训一下“疯狂”的王传福。

说王传福“疯狂”,也不为过。

2003年,中国掀起一股“造车热”:美的整体收购云南客车、奥克斯收购沈阳双马、格林柯尔入主亚星客车、波导与南汽合作造轿车、五粮液也进入汽车领域。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王传福也只不过是被这股“造车热”冲昏头脑的其中一员。

但也有人并不这样看。

美国大部分基金公司抛售比亚迪股票时, Group却在增持比亚迪股票,到2003年底 Group共计持有比亚迪17.21%的股份。

另外,著名投资人李录当时也在重金增持比亚迪股票,他认为,“比亚迪恰好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处在对的行业和环境中,在恰当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公司的工程师文化让比亚迪拥有解决重大难题的能力,投资比亚迪的时候,我们在价格上是有很大安全边际的……”

股神巴菲特则是在2008年投资比亚迪的,据说也是在李录的引荐下才认识了王传福。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Group、李录、巴菲特在比亚迪身上赚的不是1亿、2亿,而是上百亿。当初执意抛售比亚迪股票的那些人,如今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吧。

投资是一种“机会主义”,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机会。2003年那股“造车热”也只有比亚迪是成功的,那时候美的、奥克斯、波导等集团都比比亚迪强大,但为啥只有比亚迪造车成功了?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