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团--密集发债“借新还旧” 险资减持逾1亿股!
最新数据显示,金地集团8月份实现签约金额为190.3亿元,实现签约面积89.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及面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因有息负债规模的扩大,公司“三道红线”指标较去年年底变差,但整体上仍位列“绿档”。
近期,公司负面消息较多,金地集团旗下2家子公司因虚假宣传受到行政处罚。另外,公司第二股东大家人寿减持变现逾11亿元,公告发布次日股价跌7.9%。
中报增收不增利 8月销售金额、面积双双下降
中报显示,随着房地产项目结算规模增加,金地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上升72.45%至342.74亿元。因本期低毛利率项目集中结转,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仅为14.25%,比去年同期低25.35个百分点,公司归母净利润也随之下滑,同比下降38.79%至18.25亿元。
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团销售增速显著,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75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27%;累计实现签约金额1628.3亿元,同比增长60.22%。尤其是今年1-4月份,每个月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幅逾80%,较2019年同期月销额增幅均超过60%。
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等各种融资渠道“借新还旧”。资料显示,金地集团上半年发行共计49.95亿元的一般公司债,期限均为5年;发行共计80亿元的中期票据,发行期限均为3年;发行8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250天。上述募资的用途均为偿还债务。
8月,金地集团再次发出公告称,境外子公司金地永隆投资有限公司完成4.8亿美元面值3年期高级无抵押固定利率债券的发行,债券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分析发现,公司的有息负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利息费用占净利润的比例也在持续升高。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有息负债余额为1270.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86亿元。公司上半年利息支出约为17.05亿元,约占当期净利润的59%,该比例较2019年同期翻番。
图2:2019年H1至2021年H1金地集团有息负债及利息费用情况
此外,公司近几年经营性现金流并不稳定。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约100亿元,流出规模较去年同期扩大约67亿元,主要系本期与联合营公司往来款项增加和拍地冻结资金增加所致。
第二大股东减持变现逾11亿元 2家子公司受行政处罚
9月1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第二大股东大家人寿于2021年9月3日至9日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504.92万股;9月14日,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6054万股。本次减持股份合计达1.06亿股,变现金额超过11亿元,减持后大家人寿的持股比例由20.43%减少至18.09%。
在房地产行业中,金地集团颇受险资青睐。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前两大股东为富德生命人寿和大家人寿,分别持股29.83%、20.43%,险资共计持股比例超过50%。
图3:截至2021年6月末险资持股比例超过15%的上市房企
去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方面,银保监会放开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但另一方面,明确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所投资的标的企业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分别对万科A、华侨城进行不同程度的减持。随着调控政策持续收紧,房企普遍进入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阶段,未来险资对地产股的投资情绪,值得持续关注。
减持公告发布同日,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增持公司股份10万股,试图提振市场信心,但难挡股价下跌。当日,公司股价跌幅达7.9%,收于10.03元/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金地集团旗下2家子公司因涉嫌对其销售的房产作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收到上海奉贤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2家公司均被要求罚款25万元、停止违法行为。
图4:截至2021年6月末险资持股比例超过15%的上市房企
去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方面,银保监会放开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但另一方面,明确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所投资的标的企业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分别对万科A、华侨城进行不同程度的减持。随着调控政策持续收紧,房企普遍进入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阶段,未来险资对地产股的投资情绪,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