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重点调研的有:海康威视,南微医学,华兰生物,迈为股份,健帆生物
减仓的有:公牛集团,良品铺子,药明康德
加仓的有:通威股份,上海机电
新进的有:海正药业,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安图生物,长城汽车,伊利股份,东方雨虹,华大基因
同时,在美股和港股市场,高瓴资本在一季度新建了阿里,小鹏,比亚迪,蔚来。值得注意的是,高瓴在去年四季度,清仓了阿里。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谈到他是如何选择行业的时候表示,高瓴资本注重的是该行业的成长空间。在2005年,高瓴资本的创立之初,募集到2000万美金,当时高瓴资本相信消费互联网行业,将会是下一个风口。因此,张磊几乎将这笔资金投资到消费互联网企业。到了2012年,高瓴资本认为,医疗健康产业会是下一个热点,因此陆续投资超过150家各类型医疗企业。由于提早9年布局,现如今医疗健康行业给高瓴资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的高瓴资本,认为绿色经济产业是未来20年的热点,正积极布局新能源行业,无论从A股,还是港股和美股,高瓴不仅新增电动车,更不断新增光伏和电池,可以说是全领域布局。
至于高瓴资本是如何选择行业的,创始人张磊在他的首部作品《价值》一书中,有深入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高门槛行业,是高瓴资本最青睐的
我们的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只要利润率稍微高一点的行业,就会有成千上百家抄袭和山寨。因此,行业的高门槛是高瓴资本的观察指标。高瓴资本一直重仓医疗健康行业,就是看重医疗行业的高门槛。因为医疗行业投资周期长,市场大,但失败率高,技术门槛高。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写道,医疗健康行业是非常具有长期价值投资的属性,因为具备消费和高科技双重特征,一直以来是高瓴资本最大的投资。
第二,该行业竞争格局
合理的行业竞争格局,才能确保稳定收益。高瓴资本张磊以空调行业为例,自从05年的价格战之后,形成了空调行业两强格局。虽然空调行业整体增速变慢,但这并不妨碍格力和美的,这两家公司在过去十来年的时间里,都翻了几十倍。
第三,投资于越大越强的模式,而非越大越难的模式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会越大越强,依靠边际成本递减和规模优势,比如传统的消费制造企业和消费互联网企业,都具备这样的模式,典型的如BAT这三家公司,越大越强,而这个类型正是高瓴资本的投资方向。反之,有些企业会越大越难,随着企业越大,管理层增多,规模效应低,资产过重,反而会越大越难,比如长租公寓模式和中餐连锁店模式等等。因此,在张磊《价值》一书中,高瓴资本在最终决定是否投资这家公司的时候,会不断进行内部辩论,这是一家越大越强的公司还是越大越难的公司?
而这正是高瓴资本成功的方法所在,也使得高瓴资本从2005年创立之初的2000万美元的原始资金,累积到现在的5000亿,年平均增长率超高30%,超过巴菲特的公司,被誉为“巴菲特2.0”。对于A股散户和价值投资者,高瓴资本张磊同样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A,不断复盘,是价值投资的必备功课
如果持有一家公司超过5年而不退出的话,看起来是“长期价值投资”。但如果不去复盘,那么长期投资反而成为了你懒惰的借口。要知道,长期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是这家企业是否持续创造价值。在《价值》书中指出,当该家公司的季报,年报和重大事件披露时,要实时分析这家企业是否还是时间的朋友。如果该企业的创造价值能力开始下降,那就是卖出时间点了。
B,财富公式=优秀公司+合理价格+长期持有
股市中的优秀公司,你能辨别,其他人同样也能辨别。因此,极少出现优秀公司被过分低估的情况,除非是大规模系统性暴跌,比如18年和08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生中没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只要估值合理,就是买入的时间点,随着这家企业的业绩增长,长期持有,照样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C,低估值不等于优质公司
一家企业之所以被低估,是有多重原因的,比如缺乏成长性,或者盈利模式和经营状况出问题。后者很好理解,也能从财报中和重大信息披露中可以发现。但是,对于缺乏成长性,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垄断性的企业往往都是低估值的公司。因为垄断先天基因,就决定了缺乏创新。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变化,而唯有变化才能产生创新,也才能创造价值。因此垄断性企业大概率是缺乏成长性的
高瓴资本张磊表示,大多数投资人都陷入“即时满足”,因此才会热衷于投机,赚快钱,和博弈,而长期价值投资则是“滞后满足”。现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首部作品《价值》,全方位介绍高瓴的投资方法,正式上架头条小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
这本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作品《价值》,非常适合经常关注高瓴资本投资动向的你。我们在关注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和学习高瓴资本的投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