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奠基者威廉·夏普提出,市场上有三种收益,后来被桥水基金引用,发扬光大,它们是:
1、利息收入;2、阿尔法(α)收入;3、贝塔(β)收入;利息收入: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我们把钱存银行而约定到期的利息,或者买债券、买余额宝时每天获得的收益,是一种“无风险”的投资收益。
α收入:它跟市场无关,是你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的超越市场的收入。这种超额收益,比拼的就是能力与智慧,它能让大师功成名就,也能让小白遭受万劫不复之境地。
Β收入:这是一种市场风险系数,它赚的就是市场平均增长的钱,比如A股市场长期的年收益率就是8~12%,它也代表了所有上市企业平均成长的速度。
市场上的大部分人都想赚α收入,但结果往往是,不但α没赚到,反而连本代利的赔掉了。
一般的机构们是怎么做的呢?
比较著名的是桥水基金,他们通过几部分资产,分别获得这三种收入:
1、配置债券——获得利息收入;
2、配置股票指数——获得β收入;
3、通过债券和股票的平衡,获得长期超越市场平均的α收入。
另外,他们还会用一部分资产来实现阿尔法收益,这就是超配的思路。比如某一年特别看好一个资产,就会拿出10%-20%来超配它,获得超出市场的确定性收益。
典型的是2020年4月份,布伦特原油跌到20美元以下,而全世界的原油开采成本在50美元左右,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赚钱机会,此时可以拿出20%的比例超配它,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有人说,既然你这么看好原油机会,为什么不all in?
这就是典型的贪婪心在作祟:首先,所有的判断都有概率,并不是说你的判断就一定是100%,把概率和下注结合才是策略。策略可以保证你判断对了多赚,判断错了少赚,尽量不赔钱。
第二,要始终遵循这三种收益:固收是无论如何都要配置的,因为有固定的利息收入,也是未来的抄底期权;第二是指数,也必须配置,这是β收益,保证自己不会被市场打败;至于α收益,就看你对周期的把控力了,确定性的机会,就从债券里面拿出10-20%的仓位出来去进行超配,博取超额收益。
所以,你的配置,80%是不需要改变的,唯一的变化是这20%,可以四处出击,去抓一些确定性的机会。
没有机会时,就放在债券和货币里吃利息。
通常来讲,最好的配置策略是股票比例介于40%-60%之间,极端情况下才使用70%,避免使用80%的股票配置情况,因为一旦你配到了80%的股票,就有被市场打败的可能。
配置完成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等待市场给你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