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市场上最重磅的消息毫无疑问是巴菲特减持比亚迪。8月30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H股,平均价格277.1016港元/股,以此计算这笔减持套现近3.69亿港元。据港交所数据,8月24日,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股份数量降至2.19亿股,占已发行的有投票权的股份比例降至19.92%。这里有一个细节要向大家说明一下,在比亚迪披露的中报里,公司的第四大股东也是第二大流通股东 GROUP LLC就是巴菲特旗下入股比亚迪的公司,持有2.25亿股,占总股本7.73%占流通股本9.94%。而港交所公告的19.92%是指占在香港上市的H股部分的19.92%而不是总股本的。根据计算巴菲特已经减持的数量应该是约628.1万股,而这个股份是14年前以8亿港元的单价入股的,实际成本约18亿港元,从本次已经减持的数量看,成本基本上已经收回了,剩下的都是纯利润。
正因为长期持有了14年,而且一直以来很多投资者在买比亚迪的时候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巴菲特也很看好,所以当巴菲特减持股份的消息公布之后,比亚迪立即大跌,连带也拖累了一众新能源概念的股票全线下跌。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巴菲特要卖呢?在做股份投资的时候,实际上是分作两大类的。一种是作为长期投资的公司,这种公司的特点是拥有良好的现金流,并且每年的利润都很丰厚,分红也非常好。大型机构在投资这种公司的时候偏好大比例持股,通常持股比例应该在公司总股本的20%--50%之间。当持股比例在20%以上的时候,投资机构可以用权益法来计算利润。假设A公司以100亿元购买B公司20%股份,B公司每年的净利润为20亿元,那么A公司就可以每年在自己的报表上记载利润20亿*20%=4亿元,而完全忽略股价的波动和涨跌。这其实也是巴菲特常年持有可口可乐和华盛顿邮报等现金流极强的优质企业最重要的原因。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巴菲特刚刚宣布计划收购西方石油20%股份,就是为了让自己能每年计入报表。而不满足20%持股比例的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会采用成本法。也就是按照入股成本计算,然后在出售的时候以实际收入价格来计算利润。同时对这种情况下的对外投资会计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类别,也就是这部分股票是随时可以拿来出售的。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不难明白,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比亚迪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来就没有超过20%,也就是从入股的那一天起这就是一笔财务投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一天出售股票牟利的。既然从入股的时候就决定了迟早会卖,剩下的不过就是出售的时间问题而已了。那新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是现在出售呢?如果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的新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的财务报表显示因为股票价格波动出现了数百亿的亏损,虽然主要的都是以权益法计算,但是浮动亏损毕竟也不太好看,需要想办法来调整一下财务报表。更何况比亚迪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即使继续看好并且采用权益法估值,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也没有什么帮助,恰好14年前入股的比亚迪浮盈非常巨大,作为出售目标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当年巴菲特出售中国石油和现在出售比亚迪的共同点,当年购买中国石油的时候大约不足2元港币,后来受到计划A股上市的刺激股价从2003年开始上涨,到2007年A股上市的时候到达顶峰。巴菲特的减持从10元左右就开始了,到15元左右结束。之所以前期不卖,是考虑到购买数量巨大,需要承担一定的资金成本以及出售的时候产生的冲击成本。2元成本最后10元以上才开始出售,充分说明巴菲特是计算精确,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的。
这次出售比亚迪的股份同样也是如此,持有到2019年比亚迪大涨之前股价只有40元港币左右,考虑到十几年时间的资金成本和潜在冲击成本,巴菲特是没办法减持的。而2019年到现在股价连涨数倍,此时出售利润极端丰厚,也足够覆盖资金成本和抵消冲击成本,因此巴菲特减持也就不奇怪了。更关键的是,他的减持行为一旦真的开始,不清仓是不会结束的,所以未来压力还真的挺大的。不出意外的话,此时一定会有非常多的媒体、投资者、研究机构都会站出来说巴菲特这次的减持一定是错误的,未来比亚迪仍会继续创新高。我记得当年出售中国石油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嘲笑他错失机会,但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15年过去了,现在的股价只有当年的零头。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