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小鹏G6的定价策略,就要先知道小鹏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蔚小理三家新势力,蔚来和小鹏都是2014年成立,理想相对较晚,有先发优势的小鹏现在成了最差的。为什么?研究一下不难发现,小鹏连续走错了很多步,而这个责任应该全部由创始人何小鹏承担。
首先,何小鹏在一次采访中说,蔚来理想都是对标宝马,而小鹏汽车只想成为丰田和大众。这个说法本身是非常low的,怎么会有人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呢?你能想象2008年的苹果乔布斯说,苹果想成为诺基亚吗?或者马斯克宣布特斯拉想成为丰田大众?马斯克只会说自己的目标是颠覆传统汽车,实现年销售2000万辆,而不是成为lowb丰田大众。何小鹏想成为丰田大众,直接就给了人们小鹏汽车是低端落后的标签,主动从高端、先进、颠覆传统汽车的新势力中退了出来。
小鹏发布的第一款车,是4.5米长紧凑型的小鹏G3,定价16-20万。一看就是延续了成为“丰田大众”的理念。
而蔚来的第一款车是千万级别的EP9,而第一款量产车是5.1米长售价45-55万的ES8。
理想的第一款车是5米长售价33万的理想ONE。
从第一款车可以看出,小鹏实在不聪明。蔚来是学的特斯拉,先发布超高售价的跑车,将品牌和技术立在高端后,再发布走量车型,可以认为是从云端向高端打。理想则是没有预热,直接在高端打。小鹏则是选择了难度最大的从低端向高端打。
但小鹏的愚蠢之处在于,在早期,高科技的电动车只是富人玩具,无法大规模走量,这种情况下只能高价出售,因为你卖低端货也不能走量,反而拉低品牌形象。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都不是傻子。5米多长的理想ONE,相比不到4.5米长的小鹏G3,中间隔着3个级别,按每个级别差4万,就是12万,也就是说本质上理想ONE的33万,和小鹏G3的16-20万,性价比是一样的。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一个是高端,一个是低端。
而由于在当时性价比极强的国产车并没有能力上到30万以上,所以理想蔚来其实打的是高端合资车,也就只有bba,那么售价33万的ONE对奔驰宝马同型号油车,在价格和性能方面直接就是碾压式的打击了,富人很愿意买一个体验一下。
而小鹏在4.5米车长,16-20万区间,竞争对手太多太多了,国产车,中低端合资,小鹏相比他们没有任何价格优势而言,甚至比对手还贵,能热销那就奇怪了。无论是ES8或者理想ONE,都是有清晰的对手的,就是要全方位碾压宝马X5,以一半的价格提供更强的动力性能和科技配置。而小鹏G3是要碾压谁呢?
如果小鹏先发布一个5米长的G8(5.2米全尺寸留给G9),结果完全不同了。当然从G8也可以看出小鹏的愚蠢,没有规划。8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极好的数字,小鹏却留给了G8,哈哈,怎么想的。
而后的P7大大的成功了,外观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小鹏终于找到对手了。P7其实是以越级的配置和更低的价格来对标特斯拉M3。首先从尺寸上,4888米长,3米轴距的P7,完全比4694长、2875轴距的m3高一个级别。然后续航445的最低配m3卖29.17万,而续航586的P7卖22.99万。高一个级别+更长的续航+更好的配置+便宜6万,P7热销了。
但随后的P5和G9又回到了老路,就是定位缺失,没有清晰的目标群体。其实从车身尺寸就觉得很奇怪,P5竟然长达4808,接近P7,而G9作为旗舰车型竟然才4891,你能想象G9旗舰和卖15万的P5长度都是4.8米长?什么谜之操作。G9轴距跟P7一样。而P7对标m3,在品牌力弱势的情况下对m3越级碾压,取得一定成绩。按理同轴距的G9应该是越级碾压my的产品,但是价格竟然远超my,哈哈哈,小鹏突然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品牌力与特斯拉可以一战了。
小鹏真的需要清醒一下,就不说马斯克与何小鹏巨大的影响力差距,特斯拉作为全球市值最大汽车公司,6190亿美元市值,90亿市值的小鹏仅仅是特斯拉零头的零头,差了2个数量级。品牌力客观上的巨大差距,不是说抹去就抹去的。
新款的小鹏P7i,继续在续航、智驾、舒适配置等方面对特斯拉m3进行碾压,虽然比m3贵了2万,但是提升了太多,依然可以赢得一些订单。不过由于价格不占优,肯定是回不到巅峰了。
但还未出道的小鹏G6,会非常尴尬,很难定价。因为车身尺寸及造型,几乎与特斯拉my一模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品牌力的巨大差距,G6必须提供远高于my的配置,以及大幅低于my的价格,才能取得一定的销售成绩。
所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大致推导出G6的价格范围了。用远高于my的续航和配置,弥补品牌力差距。用一个级别的价格差,弥补越级对标的缺点。一个级别的价格差,姑且认为是3-4万。特斯拉my两驱和四驱,是26-31万,那么G6如果定价在22-28万这个区间,还是会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可以推导出G6合理定价(配置与p7i相似,但全部800v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