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双方现在都已经确认,位于赫尔松州第聂伯河下游的新卡霍夫卡大坝已经被毁,目前已经决堤,视频显示,大坝正在迅速向第聂伯河泄洪。
大坝被毁的消息传出后,虽然俄乌都指责是对方所为,但从战争常理来看,炸掉大坝往往是为了阻止进攻。乌克兰目前是进攻方,一些反攻部队正在尝试登陆赫尔松左岸,他们没有炸坝阻止自己进攻的道理。
【大坝被炸的图像】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双方都没有炸坝,而是这座大坝自己顶不住了。去年11月乌克兰在收复赫尔松右岸时,新卡霍夫卡就被炸过一次,虽然当时没出什么意外,但影响肯定是有的。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座大坝本身就缺乏日常性的维护,因此它的确有可能在如今这个汛期自行决堤。
这个可能是存在的,但正好赶上乌军反攻时决堤,未免有些太“巧合”了。
话说回来,如果说真的是俄军炸的大坝,那就说明俄罗斯认为,常规军事手段已经无法阻止乌克兰的进攻,只能出此下策,通过炸坝来拖延乌军的进攻脚步。
【乌军已经开始新一轮反攻】
为什么说炸坝是下策?这座新卡霍夫卡水坝是二战后苏联修的,属于第聂伯河大坝的一部分。1941年,为了阻止纳粹德军,苏军也奉命炸毁了第聂伯河大坝,以水代兵,然而当时此举并没有为苏军争取到太多时间。同样的道理,这次俄军炸大坝,也只会在短期内拖延乌军的反攻脚步,无法彻底扭转战局。
反而从长期来看,这座大坝的炸毁,倒是会严重影响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存在。因为这座大坝的主要功能不是发电,而是向克里米亚地区供水。炸坝以后,新卡霍夫卡水库的水位将大幅降低,而目前克里米亚半岛的生产、生活用水,相当一部分就是从这座水库中分出的第聂伯河水,再由苏联时代修的北克里米亚运河引到克里米亚去的。而水库水位的暴降,可能会造成引水中断,并影响到克里米亚半岛上200万人的正常用水。
请注意,本来克里米亚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就出现了许多不稳的迹象,如果再陷入用水短缺,那么有可能乌军没打来,克里米亚内部自己先反了。当然,如果俄罗斯认为自己防守不住克里米亚的话,这个炸坝将一举两得,既能阻扰乌克兰的反攻,又能给乌克兰未来在克里米亚的军事存在带来负面影响。
【新卡霍夫卡大坝】
跳出大坝被炸这件事本身,乌克兰发动新一轮反攻,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大坝被炸,不过是刚刚开始。但经过半年多的蛰伏,乌军已经做好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准备,而大坝被炸,只会更加激发他们的战斗意志。
在大坝被炸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喊话“俄罗斯恐怖分子”,表示新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已经向全世界证明“这些恐怖分子必须被驱逐出乌克兰的每一个角落”。他说:“乌克兰的胜利终将到来,而恐怖分子无法用水、导弹或其他任何方式阻止乌克兰。”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态】
除了表态,泽连斯基也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行动,他已经紧急召集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就大坝被炸一事进行讨论。与此同时,乌克兰南部军区也正在核实大坝的损毁程度以及水流速度等情况。
正如泽连斯基所言,俄方的任何伎俩,都无法阻止乌克兰的这次反攻,因为乌克兰很清楚,以后这样的反攻机会,其实已经不多了,这次必须打出成绩。从去年11月拿下赫尔松右岸到现在,乌军已经有近7个月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了,而在此期间,西方的军援是源源不断地到来,而且是越来越好,除了F-16等制空权武器,乌军想要的,西方基本上都给了。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有一大批乌军士兵在欧洲接受了北约的正规训练,作战素质相较于之前可以说大幅提高。目前这批人已经陆续回国,准备投入接下来的反攻。北约训练体系培养出来的士兵,以及西方武器的加持,如果这次乌军打不出成绩,那么不论是对于乌克兰来说,还是对支持乌克兰的西方来说,他们的信心可能都将受到不小的打击。
【海马斯火箭炮】
所以说,乌克兰这次反攻,是抱有很大必胜决心的,美国军方一些官员预测,反攻的高潮或许最早在3-4天内就能到来,大坝被炸,只可能会让这个时间点稍稍往后拖延。巧合的是,大坝被炸的6月6日,正好是诺曼底登陆的纪念日,79年前德军没能阻挡盟军从诺曼底开始的反攻,现在俄军也不能。
谁能想到现在这个局面呢?去年2月俄军“十路突进”乌克兰时,曾经以为能够速战速决,迫使基辅屈服于莫斯科的意志,重演2014年夺取克里米亚的一幕,但乌克兰军民的顽强抵抗,粉碎了俄军速战速决的目标。而后来在西方盟友的大力支持下,乌克兰更是把战争拖入了持久战阶段,俄军每夺下一个地方,都要付出人力与时间的巨大代价:一个小小的巴赫穆特,俄罗斯打了整整224天,而当年保卫斯大林格勒,也不过200天出头。
时至今日,已经几乎没人相信俄罗斯会达成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预定目标,就连瓦格纳的老板普里戈津,也多次表示俄罗斯应该尽快结束“特别军事行动”。
从08年的俄格冲突,到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再到今天的俄乌冲突,这些例子都已经说明,一味的依靠战争和暴力,永远都无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反而会让矛盾不断积累,最终迎来一个总爆发,从而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