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长虹美菱  惠而浦  汽油价格最新调整  汽油价格最新调  7怎么样 

当“十五五”遇上老龄化提速,养老金融如何拆解“灰犀牛”难题?到底是什么回事

   2025-11-11 20:11  发布时间: 2小时前   67
核心提示:  “老龄化不是所谓的‘黑天鹅’,而是一头看得见、摸得着的‘灰犀牛’,正向我们走来。”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在旗下长江养老主办的养老金融论坛上强调。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老年群体,全球平均每4位老人中就有一位生活在中国。

  “老龄化不是所谓的‘黑天鹅’,而是一头看得见、摸得着的‘灰犀牛’,正向我们走来。”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在旗下长江养老主办的养老金融论坛上强调。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老年群体,全球平均每4位老人中就有一位生活在中国。而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在此背景下,养老金融被视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支撑。如何让老龄化这头“灰犀牛”转变为发展的机遇?参与论坛的嘉宾表示,需要多维度优化养老金融制度设计,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养老金融闭环,从而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与银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十五五”养老金融新趋势

  “当前,中国正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答题。”太保集团董事长傅帆在论坛上表示,截至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人,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人。

  面对未来五年我国老龄化加速进程的核心窗口期,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在此背景下,“十五五”期间,养老金融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

  长江养老董事长陈林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首先,养老制度和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储蓄养老时代向投资养老时代迈进,对养老金融机构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专属产品的开发以及资产配置策略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其次,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成为重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基因等多学科领域的突破,既为养老金投资带来新的产业机会,也将创造长寿时代全新的养老服务需求。第三,低利率环境成为新常态,各类票息类资产收益处在历史低位,“如何充分发挥养老金的长期优势,提升长期资产创造能力,是养老金管理穿越周期的重要课题。”

  陈文辉将老龄化形象地比喻为“灰犀牛”风险,“它看得见摸得着,是整个经济社会进步带来的副产品。”他表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几十年前的约30岁提高到近80岁,这一巨大进步也带来了养老保障体系的重构需求。

  构建养老金融闭环

  如何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多名与会嘉宾表示,构建良性循环的养老金融闭环至关重要。

  “养老金融是打通国民经济与民生循环的枢纽,它将国民储蓄等存量资源转化为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耐心资本。”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论坛上表示。

  陈文辉详细阐述了这一闭环的运行机制:“我一直认为,老龄化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财务问题,必须积累大量的养老金和长期寿险资金,而这些长期耐心资本恰好能够解决我国产业升级中面临的资本耐心不足问题。”他举例说,像固态电池这样的前沿技术,由于产业链长、投资周期久,企业往往不敢全力推进,“担心还没做完就因为钱不够‘死’在半路上”。而养老金等长期资本能够作为“耐心资本”注入,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这个闭环的另一端是产业反哺。陈文辉分析称,养老金、长期寿险这样的“耐心资本”所支撑的医药健康、人形、智能养老设备等产业发展,又将反过来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当前退休人群比上一代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如果养老金投资获得更好收益,将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则在论坛上从财富积累角度强调了闭环的起点:“养老金融的基本原理是复利,复利的基础是养老资产。”2019年底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已提出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我们需要将银行存款转变为养老金,把债权资金变成股权资金,把短期储蓄变为长期耐心资本。”这一转变是实现闭环的基础。

  多维度优化制度设计

  尽管养老金融发展前景广阔,但构建闭环生态仍面临诸多挑战。刘元春表示,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存在多重瓶颈:税收激励工具不足,政策杠杆效应受限,以税收递延型为主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中低收入群体吸引力不足;中小企业年金政策设计缺乏针对性,覆盖面极低;住房作为家庭最主要资产,其价值固化僵化,难以通过以房养老等模式转化为养老现金流;在支柱结构上,我国养老体系长期呈现“一支独大”格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积累额远超第二、三支柱。

  针对这些问题,嘉宾们提出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刘元春建议,“十五五”期间发展养老金融,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拓展养老金投资广度和深度上的作用,同时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二是微观、中观与宏观相结合,微观层面发动家庭和企业力量更多参与二、三支柱,中观层面引导金融行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宏观层面优化三大支柱设计分工,开展全球组合投资;三是创新链、资金链、产品链和人才链相结合,打通创新链开发REITs、实物给付型产品等,对接产业链以引导资金投向未来科技、智慧养老和养老社区等,优化资金链以畅通养老储备到有效投资的转化通道,夯实人才链以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对于参与养老金融的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在养老金融闭环生态构建过程中亦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陈林称,保险业价值定位正从“风险保障提供者”向覆盖“医、护、康、养、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者升级,从“财务补偿者”向“养老生态整合者”转变。陈林表示,把握养老金融战略机遇,未来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期待政策上夯实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投资,推广年金自动加入机制、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成本以扩面第二支柱,丰富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进一步激活第三支柱。二是从资产端打造投资管理核心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平衡各类投资关系,锻造跨周期投资与资产创造能力,优化配置,强化多策略投资,建立长期绩效评价机制。三是从产品端依托康养链条,融合保险保障、资产增值与全场景康养服务,构建一体化生态。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