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朴赞郁执导的黑色喜剧片《无可奈何》成为本届最大赢家,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个奖项。玄彬和孙艺珍这对韩娱高人气夫妻,分别凭借《哈尔滨》和《无可奈何》夺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创造了一段影坛佳话。
玄彬孙艺珍夫妇同框领奖
大赢家《无可奈何》:朴赞郁的社会寓言
影片《无可奈何》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音乐等六项大奖。该片是朴赞郁筹备长达17年的项目,他曾在2019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表示,这将是他“毕生的项目”。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唐纳德·维斯雷克的小说《斧头》,讲述了一名中产阶级男子被他工作了25年的造纸公司解雇后,为了重新就业而采取极端手段的故事。主人公柳万洙(李秉宪饰)是造纸行业里的“老手”,拥有25年从业经验,却因公司被美方并购后的大规模裁员而突然失业。在一年多寻找工作未果后,家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拮据,连住宅都要被抵押。在绝望中,万洙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只有除掉竞争对手,才能稳稳拿到工作机会。
《无可奈何》海报
从早期的“复仇三部曲”到《分手的决心》,朴赞郁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带着诡谲气息的个人价值主张。在《无可奈何》中,他的作者风格依然明显:人物反常的行为动机与颠覆常规的表现手法,背后暗藏着令人细想后心生寒意的惊悚感,以及在时代洪流中无处躲藏的焦虑情绪。
与奉俊昊前些年拿下戛纳金棕榈的《寄生虫》类似,后者深入探讨了韩国社会中的阶层问题。《寄生虫》扒开上流社会的优越表象,《无可奈何》则聚焦于中产阶层的脆弱——当一位拥有25年经验的专业技工一夜之间失去一切,而维护“体面生活”的成本远超实际收入时,中产阶层的焦虑与绝望被朴赞郁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电影中有不少看似夸张的情节,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隐喻。柳万洙遭遇的个人悲剧,在经济下行的时代,也似乎代表了一整个被体面幻觉束缚的中产阶层,在理性与焦虑的夹缝中徒劳维持现状。
本片男主角李秉宪今年在威尼斯电影节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自己在开始读剧本的时候,“感觉深层的整体氛围是非常苦涩的,但读完之后我却觉得它非常搞笑,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他甚至特意去问朴导,“在读的时候笑出来了,这是对的吗?是您本来想要的吗?”而朴赞郁的回答是:“越好笑越合我心意。”
《无可奈何》海报
与此同时,影片所呈现的韩国中产的生存困境,同样能在全球观众心中找到情感共鸣点。朴赞郁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韩国本身就是一个与全球有着共同问题的社会。韩国所经历的议题与世界各国正在面对的问题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人工智能、就业危机、中产危机、乃至社会中男性气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韩国的发展轨迹和节奏与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是同步的。我相信这也是我选择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这般吸引我、让我二十年间一直投入其中的重要原因。”
玄彬孙艺珍夫妇双双获奖 荣耀之外也有争议
本届青龙奖的最大看点,无疑是玄彬与孙艺珍夫妇分别凭借电影《哈尔滨》和《无可奈何》斩获最佳男、女主角,成为该奖项史上首对同时包揽影帝影后的夫妻,并获得人气明星奖。两人自《爱的迫降》合作以来,一直“好磕”到现在。玄彬此次也是现场“秀恩爱”,在感言中特别感谢妻子孙艺珍,将她形容为“光是存在就给了我巨大的力量的妻子艺珍”,“以及我们的儿子,我想对你们说我非常非常爱你们。”
玄彬在颁奖礼现场感谢孙艺珍
凭借在《无可奈何》中的出色表现,孙艺珍完成了自己在青龙、百想、大钟三大奖“二轮大满贯”,也成为韩国影史首位达成这项成就的女演员。她在片中饰演男主角刘万洙(李秉宪饰)的妻子美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女主,但其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在张力,为她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戏份不多但非常关键。
孙艺珍产后复出饰演《无可奈何》
此次出演是她产后复出后的第一个角色,育儿经历让她的表演“更具情感厚度”。她在宣传期间接受采访时谈到生育后生活状态的变化,这种真实体验帮助她更好地诠释了片中的母亲角色。另一边,凭借《哈尔滨》拿下最佳男主角的玄彬,让本届青龙奖在颁奖礼的娱乐性上更上一个新高度。
不过《哈尔滨》在韩国上映及流媒体上线后的口碑呈现两极分化,在中韩两地均遭遇较大争议。尽管宣传中其制作精良、还原历史场景、动作戏出色,但整体评价并不高,豆瓣评分约5.3分,韩国票房也止步470万人次,远未达千万预期,被韩国观众认为浪费了强大的卡司阵容,对韩国民族英雄安重根人物塑造也存在诸多槽点。而中国也有观众批评其命名不当、取景不符历史,认为以“哈尔滨”为名却未在中国取景,且将吉林地貌误作“满洲沙漠”,有失偏颇。
与此同时,评审环节的“偏心”争议也始终无法平息:低成本电影《脸庞》仅用2亿韩元制作费就赢得百万观众认可,却在奖项评选中颗粒无收;作为年度票房冠军的《我的僵尸女儿》,也仅获得观众奖,与核心奖项失之交臂;再加上围绕孙艺珍戏份与奖项合理性的讨论,一系列争议让本届青龙奖被扣上了“重话题、轻艺术”的帽子。而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电影产业在市场低迷背景下的现实困境——权威奖项既要承担拉动收视的责任,又难以完全拒绝流量带来的热度,最终导致艺术标准与市场诉求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暴露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