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在新当选两院院士中,女性科学家共13人。此外,2025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4人。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908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1002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48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来自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的女科学家何元智当选,属于信息技术科学部,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系统科学。
中国军网今年11月8日曾刊文《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丨何元智:筑梦苍穹的追“星”人!》介绍,在卫星通信领域深耕30多年,何元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军队科技进步奖,更是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现在的何元智既是型号总师,又是学科带头人,还是博士生导师,一人身兼数职。
文章介绍,毕业后进入研究所,目之所及都是大型号、大系统,何元智就像升级到新程序,接收到新信号般,如饥似渴地找机会学习。只要有研讨会,她都主动申请做会务。连老领导看到她都会说:“你这个博士还来给我们当‘服务员’啊!”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她吸收了不少前沿观点、工作思路,对项目形成落实全过程有了自己的概念,并在27岁那年得以充分验证。
那是她主导的首个预研项目,也是主动请缨来的,见识过她实力的前辈很放心。虽然只是一个报告,她也做足了准备,一年内跑遍全国相关的企业、高校、研究所做调研,一边与团队研讨,一边向专家前辈请教,写了厚厚一本调研报告,确定了型号预研的整体框架。正是这次出色的表现,后期技术攻关再次交到她的手中,从此一个个项目“扑面而来”,“升级打怪”的科研创新之路正式开启。
自此,她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为了调试系统,她日夜连轴转做数据比对;为了确保装备极端环境下依然可靠,她在边远地区一待就是4个月……距离研究所不到100米,就是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但何元智很少在那里出现。她的学生告诉我们,这些年,老师走出研究所,往往就两个目的:一个是参加会议研讨,一个是前往一线考察,4天跑3个地方是常有的事,长途奔袭更是“家常便饭”。
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地面通信瘫痪,让何元智意识到发展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异常迫切。历经数年,终于突破技术瓶颈,某型卫星通信系统研制成功,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构筑起一道可靠的信息“生命线”。
“永不消逝的电波PLA”微信公众号今年7月也曾刊文《她被称为“最美”女大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介绍,今年7月20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信息支援部队某研究所研究员何元智获此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