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低空经济与交通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今日资讯

   2025-10-28 18:10  发布时间: 11小时前   220
核心提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一个关键词,列于航天强国之后,网络强国之前。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低空经济的一次战略拔高。低空经济何以支撑交通强国,内涵几许,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人类的经济活动,用最朴素的拆分方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一个关键词,列于航天强国之后,网络强国之前。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低空经济的一次战略拔高。低空经济何以支撑交通强国,内涵几许,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人类的经济活动,用最朴素的拆分方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分工;二是交易。分工通过加深专业化程度解决生产效率问题,让单位劳动的产出不断提高。交易则用来解决生产的专业化与消费的综合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打通从要素市场到生产制造,再到产品市场和家庭消费的完整链条。交易的抽象部分是市场,而物理部分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不仅是一句经典,更是道出了交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血脉的不可替代性。

交通的重要意义是对资源禀赋的影响,进而改变区域(城市)经济格局。历史上的每一次交通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区域资源禀赋的变革。例如,蒸汽革命让煤铁成为战略资源,沿海港口城市成了最佳的物资集散地,内陆城市的衰败势不可挡。伦敦、纽约,以及彼时中国的广州、上海、天津的崛起,本质上都是由蒸汽革命催生的新兴经济体,在资源禀赋上超越传统城市所致。远洋运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资源禀赋,实际上是指在既定技术框架下资源的独特性与丰富程度。这里所说的既定技术框架,同样也是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一是生产工艺的技术框架,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环境要求和能源供应等;二是物资流动的技术框架,包括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河道运输、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等,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低空运输。

比如,重化工、钢铁工业要布局在靠近深水港口、铁路枢纽或内河码头的地方。近几十年,我国的钢铁产能不断向河北唐山集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山拥有多个深水港区,铁路接驳效率也高,原料和成品进出的比较优势突出。火车能够拉来城市,山川交汇孕育繁华都市,海港河口让经济扬帆起航,交通对城市格局的影响重大且深远。

回首既往,新中国对交通似乎有着深入骨髓的执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能够通车的铁路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8.1万公里,内河航道7.4万公里,民航只有12条航线,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到2024年,公路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已是稳居世界第一。75年时间,我们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覆盖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且仍在延展、织密、提速。在城市内部,地铁穿行其中,也早已成了日常通勤的最佳保障。可以说是接近实现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在传统交通技术领域,我们逐渐走向极致,并不断做着边际性创新。从动车组到高铁,从自主研发速凝水泥到自制盾构机,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大桥,中国交通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点,实现了从技术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基于这些现实,将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面临的困难将更多,挑战也将更大。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成为交通强国战略的使命与担当。

首先,从技术进步角度看,低空经济处于交通技术的前沿面上,是交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交通领域,人货运输一直停留在平面上,无论是铁路水路,还是航空公路,线是核心。这种交通技术不仅要有既定的起点和终点,而且还要有固定的过程。

比如,坐高铁需要从出发地的高铁站上车,到目的地的高铁站下车,整个过程起点、线路、终点都是固定的。车站一旦修好,也会是多年不变。类似地,地铁站、公交站、公共汽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出入口,基本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基于这种技术路线的交通效率是有瓶颈的,它们受投资、土地、运输工具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发展。

低空经济让我们看到了打破这种瓶颈的希望,至少这种交通技术充满了想象力。一方面,低空飞行器的经济灵活性非常强,其单机运输规模几乎可以从几克开始一直连续延伸到数十吨,基本没有经济规模上的空档;另一方面,低空运输方式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依赖于有型的物理空间,而是变成了空间信息资源,运输的起点、终点和线路理论上甚至可以满足多尺度时空需求的最佳智能组合,从而改写人类对交通的固有认知。

其次,低空经济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交通思维方式。这种新兴的交通思维方式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即将改变人们的时空观,低空经济同时缩短了交通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两地之间的最短物理距离成为第一路径,飞行器的速度决定了运输时间;二是交通的最佳效率被锁定,我们有了一种接近理想的交通选择,有了低空经济的加入,要素流通因子在经济运行中变得更加可控;三是空间的障碍被打破,低空运输不再像传统运输那样,需要考虑很多空间本身的因素,而低空经济更多的是考虑运输需求本身。

再次,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技术,同样会改变区域的资源禀赋,进而改变区域发展格局。比如,富在深山的优质农产品,一旦可以通过低空运输线快速抵达城市,原来城郊的农业优势将会被立即削弱。在深圳、珠海、中山等湾区城市群中,通过无人机小规模运输生鲜果品和特产已经慢慢趋于成熟,跨市区的农产品流动障碍被打破。一个典型的例子,2025年深圳市内种植的荔枝价格就受到周边城市荔枝产区的较大影响,首开价格下降了40%以上。虽然周边产区通过低空运输的荔枝数量十分有限,但低空经济对消费者性价比容忍度的冲击却是真实可见,本地特产的价格保护,不再那么牢不可破。

原本只能辐射周边几个县区的特产,也可能通过低空运输线送到全国各地,进而刺激本地产能大幅度提升,甚至因此发展出产业集群。江苏无锡阳山的水蜜桃,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已经开始探索建立低空运输专线,准备将覆盖面扩大到成渝、关中、京津冀地区。当然,这种模式理论也适用于任何具有这类属性的其他产品,如水果蔬菜、特色美食,以及其他快速消费品等。

随着低空经济的加入,原本依赖传统交通体系获得的比较优势有可能被削弱,那些处于交通劣势的地区蕴藏的资源也可能被激活。长远来看,低空经济会给交通贫瘠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让区域资源禀赋越来越趋于均衡化,是一种自带公平属性的交通技术。近年来,我们也许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中西部特产开始走向东部大城市,新疆的有香梨、红枣、蜜瓜,内蒙的有羊肉、奶酪、枸杞子,青海的有青稞与西瓜,等等。这是一种好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低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会有更多的生产力布局在原本偏远的地方。

推动传统交通技术的持续进步,让高速铁路运行得更快更稳,让地铁站点更多、线路更协调。拓宽河道、深挖港口、增加航线、织密路网都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内涵,但我们在将传统交通方式推向极致的同时,低空经济的使命则是塑造交通强国的新景象。我们能否从高铁技术的一枝独秀走向未来交通的百花齐放,能否从传统交通技术的延续性创新走向新兴交通技术的颠覆性改变,低空经济是关键。

(作者蔡银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