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社论】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是违法犯罪内容具体是什么

   2025-11-21 19:11  发布时间: 1小时前   97
核心提示: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5年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着重展现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及处置措施等方面的思路。最高法特别强调,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无论家内家外,施暴就是违法,

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5年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着重展现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及处置措施等方面的思路。

最高法特别强调,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无论家内家外,施暴就是违法,不因为加上“家庭”两字,就摒除在法律约束之外。

这批案例中就有轰动一时的“北大包丽自杀案”——牟某虐待案。最高法以案释法,明确:有共同生活事实的婚前同居男女,构成法律意义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从而适用相关反家暴的法律规定;同时还明确,实施精神虐待——虽然没有动用暴力、殴打手段,致使被害人不堪忍受最终自残、自杀的,可以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虐待罪。最终,牟某以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

网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反家庭暴力法》是“降等处罚法”,因为有家庭关系的“掩护”,致死致残的虐待罪行,从故意伤害罪乃至杀人罪“降等”为量刑只有两三年的虐待罪。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间有着复杂的监护、扶养、照顾、经济供养、精神依附等关系,家庭暴力也往往寄生于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家庭暴力本身有着长期性、隐蔽性、亲密关联性,不同于陌生人之间的暴力犯罪,所以,需要适用虐待罪等特殊罪名,做到精准执法。以“包丽自杀案”来说,牟某没有对被害人有直接暴力伤害,而是长期羞辱、精神虐待导致被害人自杀,如果不适用虐待罪就很难追究其刑事责任。

因为家庭暴力有其特殊性,所以治理手段也应该有的放矢,既需要有零容忍的态度,也需要有特殊的法律政策、不同的司法认定标准。

比如,在许某某故意杀人案中,许某某拿水果刀朝同居女友刘某甲左胸部捅刺一刀,之后又欲捅刺自己,被他人夺下刀。被害人刘某甲当时并没有报案,之后两人分手,许某某再次纠缠、威胁,刘某甲才选择报警。人民法院纠正了“为何不早报案”的苛责性追问,并认定许某某的行为符合家庭暴力的控制性特征,还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处有期徒刑6年。

家庭暴力不同于普通的暴力违法、犯罪,常常隐藏于复杂的共同生活、扶养关系、感情依恋等中,呈现出共同生活关系下的结构性压迫、精神摧残,也存在社会规训与举证困境的双重枷锁。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法律关系予以裁定、评判,比如,事后苛责被害人“为什么不离开”“为什么不及时报警”“是自己选择自残的,不是被打的”,那么很多家暴的施暴者就可能逍遥法外。

这次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通过扩大法律认定范围(如将长期同居伴侣纳入保护)、引入跨学科专家证人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动保护机制、适用更具弹性的司法标准等创新举措,穿透“亲密关系”迷雾,回归核心法律事实上: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暴力就是暴力,但是家庭暴力有其特殊性,要找到更精准的法律工具予以制裁。

 
举报 收藏
 
更多>同类生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4040164号-4